第三十章 朝鲜使臣[第1页/共5页]

阮元略沉吟一阵,也安闲答道:“回朴大人,此例虽上古所无,但国朝素重礼节,便依朴大人言也何尝不成。实在,本日我朝使臣之仪,恰是朴大人所言所愿,莫非朴大人不清楚吗?”

纪昀晓得贰心中所想,便答道:“这件事原是我忽视了,竟忘了与各位引见。这位是上一年的进士,翰林院编修,姓阮名元,字伯元,乃是扬州仪征人士,与辛楣先生算是同亲,与辛楣先生在江南,也是一见仍旧,年内皇上订正《万寿盛典》,也特别让阮翰林充了撰修官呢。”说着让阮元上前,阮元自也和朴柳二人一一相拜过了。

站在左边的朝鲜使臣便是柳得恭,看纪昀如此客气,也施礼道:“是啊,一别多年,不想纪大人还能记得我二人姓名,也实在是鄙人的幸运。鄙人至今还记得,当年也是在这使馆以内,与纪大人论及汉学宋学之辨,如果纪大人有空,本日也当再行就教一番。”他二人都是乾隆前期生人,比纪昀小上很多,故而言辞之间,都非常客气,视纪昀为师长。

阮元道:“朴大人久来中土,应知眼下中土学人,首推二人,一南一北,所谓‘南钱北纪’,北方的乃是纪大人,这南边的钱先生,本日不也来到这里了吗?”

阮元结束了公事,回到扬州会馆中,只见杨吉早在门前等待,见了阮元,笑道:“伯元返来了?本日但是好日子,扬州那边,湘圃恩公和夫人都寄了信过来,看信的模样,应当写了很多事呢。”

“因为我感觉,有些事比升迁更首要。”阮元非常果断。

他素知清朝朝廷以内,满人官员因官缺甚多,人数又少,常常极易补官。之前副使之位,极少有七品官充当,此次阮元出任副使,想来是满人新贵了,便向纪昀问道:“纪先生本日前来,实在有劳了,只是我多年不来京师,竟不知贵国都城当中,竟有了这般年纪悄悄,便深受重用之人。”说着眼神探向阮元,纪昀和钱大昕也已清楚。

“更何况,本年翰林出缺甚多,此次大考,必定有很多人能够高升。我晓得本身学行如何,若只转到六品,也就罢了。可如果再往上,只怕他们不会感觉那是我真才实学,他们只会觉得,是我早与和珅通好,他为了拔擢本身亲党,才如此拔擢于我。到阿谁时候,我和裴山、西庚、绎堂他们的友情,就再也回不来了。一时不得升迁,倒是小事,可同窗之情,最是可贵,如果断了,那是得不偿失啊。”

阮元看杨吉神采,晓得他不睬解,便解释道:“我晓得你的设法,你感觉凭我学行,应当好好筹办,争夺列到二等以上。如果列个二等,便能够升到五品的侍读或侍讲,如许的机遇,为甚么我却不要了呢?”

一起之上,阮元想着给和珅送礼之事,已在翰林中招致诸多不满,故而也把事情来龙去脉,一一贯纪昀解释过了。没想纪昀倒是非常开通,道:“伯元,学问上,我这个老同窗钱辛楣,我从熟谙他起,就没感觉他比我好到哪去。但论品德,辛楣我是第一个佩服的。你说乾隆四十年的时候,辛楣才多大啊?官说不做就不做了。这股士子之气,老夫佩服!既然你从生员的时候,就一向得辛楣信赖,想来你德行是过得去的。你如果然去跟和珅一道了,你说说,你对得起辛楣先生吗?”

跟着乾隆万寿邻近,都城当中来往高官也越来越多,外省督抚正值入朝的,都已接踵进京。周边朝鲜、安南、琉球等国国使,也已连续入京待命。这一日朝廷便派出礼部尚书纪昀,前来朝鲜国使地点的使馆行迎见礼,阮元则是此中副使之一。别的,这时正在都城的钱大昕,也因学术出众,被特别要求前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