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阮元寻路之道[第1页/共3页]

“这洋米易货嘛,就是引进西洋人的粮米,用以充满米市。实在广州之前也有洋人的米船,只是时候长了,却将近被人忘了。”李明彻也向阮元解释道:“实在洋人来广州经商贸易,为的是甚么,归根究底还是取利。那么如果他们发卖粮食也能红利,那又有何不成呢?以是当年是有洋船来广州卖米的,并且洋人的船从小西洋和暹罗那边过来,我也有所耳闻,那边长年高温,雨量充沛,以是产粮也多,他们买进一石大米,米价也就是我们时价的一半,他们是能赢利的。但这洋米易货却有个难处,洋人商船入港,需求依船只大小征收船钞(清朝的一种贸易税),但是粤海关担忧有人贩米出洋,常日不答应贩子擅自贩米,以是对米船是不收船钞的。但洋人来贸易总要交税,因而遵还是例,是不准洋人米船贸易商货的,算是补上船钞税不敷。可这就难为洋人了啊?洋人不能用米船赚到充足财帛,尚是小事,如果不准洋船购货,洋船归去是空舱,极易呈现颠覆之虞,如许一来,也就没有洋人情愿前来卖米了。总制如果不信,也能够托十三行再问问洋人,答案应当是一样的。”

“有一个,但只能让百姓有粮,至于平抑粮价,难了一些。”阮元说道:“我查过很多州府粮仓,因为这几年广东一向没有大灾,也不需求开仓放粮,很多粮仓里都呈现了陈粮朽烂之事,可内里粮价又不降,如许说来,那些粮食放在官仓,有甚么用啊?以是我倒是想着,来年让各府县严查粮仓,把那些入仓日久,却还没有腐朽的粮食拿出来,折价发卖,既能让贫寒百姓不致有温饱之患,官府还能多收些现银,以备公用,总比粮食烂在粮仓里好啊?但如许的粮食实在不算多,粮价……我看不好降下来。”

“哈哈,夫人说得也有事理啊?不过,夫人这一提示,我倒是想到了另一件事。”阮元俄然笑道。

“李道长,这天象台不错吧?”阮元也向李明彻问道。

“是吗?我看也不尽然啊。”阮元听着李明彻之语,却也叹道:“实在本年我去了广西,那边还不错,米价竟然降到了十几文钱一斤,一起阅兵千里,只见到三四个乞讨之人,广西盗患,这一两年也减少了很多。可广东米价还是高啊,广东人又多,地盘都垂垂不敷用了。但广西本就是多山少田之地,我们也不能让广西反过来给广东送粮食吧?”

广州乃是四时酷热之地,是以十月当中不但全无寒意,那中天吊挂的圆月,反而有一种塞北江南之人所不能感受的暖和。

“夫子,如果你为人修书,就是不顾家业,那或许本日,我早就不是你的夫人了。再说了,你感觉夫人是只想要一个内心有家的夫子,还是想要一个内心既有家,也有天下读书人和亿万百姓的夫子呢?夫子,你督抚七省,因为你做了督抚而安稳承平的百姓,少说也有千万之数了吧?”看起来,孔璐华所但愿看到的阮元,恰是现在这般模样。

“那……总制可有平抑米价之法?”李明彻也向阮元问道。

“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个别例。”李明彻沉吟半晌,向阮元道:“这个别例,鄙人取名为‘洋米易货’,不知总制意下如何?”

“愿听其详。”阮元当即答道。

“是啊,这件事我也问过皇上,但是皇上说,八折收纳固然也有可取之处,但加赋之弊,各省督抚还是没体例根治,如许下来,这个别例底子得不到朝廷共鸣,要如何实施下去呢?更别提有些督抚,厥后也开端反对这个别例。皇上也说过,如果有能够处理漕弊黑钱,又不至于增加赋税的体例,他是情愿接管的,可现在看来,莫非……是真的没有这类体例了吗?”阮元看着头顶的一轮圆月,却也不觉哑然发笑,道:“以是我偶然候也想着,当年我所写的那句诗,彼中镜子若更精,吴刚竟可窥吾面。如果玉轮上真有吴刚,吴刚技艺才学,又远胜于我,还能看到我本日在做甚么,那……吴刚也会笑话我笨拙至此,竟是无能之辈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