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孙星衍出山[第1页/共3页]

“实不相瞒,稚存兄的事,我确切也曾向皇长进言,只是,当时皇上并无其他言语。想来还是结婚王亲身劝止,皇上才宽恕了稚存兄吧?”阮元笑道,说着,也把当日劝谏嘉庆,但愿他宽恕宏亮吉之事给孙星衍说了。只是前面永瑆与嘉庆的对话,当年的万寿寺之约,本身倒是不知,是以只提及永瑆也进过宫,其他便未言及。

讲论经术之际,焦循也主动对孙星衍道:“渊如兄,我之前也听伯元提及过,他和你是再信赖不过的好友。伯元当年考进士,那《尚书》本非专习之业,也是得了渊如兄指教,才得以会试高中。以是伯元提及渊如兄,不管学问治绩,那都是止不住的奖饰。鄙人也一样,一向佩服渊如兄学行,并且我还是伯元的表姐夫,有些事,伯元有些谦逊过甚了,这一向都不敢说,就由我来代庖吧。渊如兄,伯元此次南下,要去做的是浙江巡抚,可渊如兄也该晓得,伯元先前所做,都是翰林学政之职,这巡抚要任,却还需人相佐才是。以是鄙人也有个不情之请,敢问渊如先生,这刑律捕盗之事,可否请渊如兄出山,助伯元一臂之力呢?”

“伯元,渊如兄,我倒是有个设法。”此次是焦循主动站出来为二人打圆场,道:“眼下伯元不肯渊如兄为宾,渊如兄也想着到杭州去,为杭州之事尽些心力,那鄙人正有个折中之策。伯元先前在杭州督学,深知浙江学子,才学甲于天下,伯元多方拔擢,也寻了很多实才出来。可伯元督学之际,却始终有些遗憾,杭州是人文渊薮之地,书院也多,这本该是功德。可眼下各个书院,所讲学者,却大半只限于八股词翰,考学应举之事。如许下来,即便有些学子心向实学,在这般功利的书院里,又能有多少进益啊?以是伯元也一向想着,在杭州新建一座书院,那边不讲八股,而是不拘一格,广纳士人,经术、史事、算学、天文地理、训诂文辞,都应当有人主讲其间,凡有所学,皆可成才,如许天下之间,学子才气心向实学,终究无益于天下之事啊。渊如兄讲学常州、无锡之间,莫非就没有这个设法吗?”孙星衍常日精于学术,对此天然多有体味,当即点了点头。

阮元清楚,当年孙星衍因本身去和府之故,一度要与本身断交,厥后固然颠末宏亮吉、那彦成等人开解,这件事总也成了贰心中一块芥蒂。厥后二人接踵外任,相距千里,只怕孙星衍至今仍然有所遗憾,这件事固然承诺了嘉庆要停止保密,可孙星衍已经明言保密,本身想再坦白于他,也就失了朋友之谊了。遂道:“渊如兄,实在你猜得没错,这件事,我确有参与,在皇上面前,我也曾极力献策,但只靠我一人,这件事却也是办不成的。和珅得除,皇上亲政,乃是朝中一众直臣同心合力,共抗和珅之故。”说着,本身也将当夜与嘉庆暗害,过后禁军朝臣各种窜改,和珅束手就擒之事,挑了些最紧急的说给了孙星衍听。这些事焦循却也从未听过,一时不由得震惊不已,而孙星衍固然看似一如既往的安静,听到关头的宫禁合围之处,身子也不由悄悄颤栗。

阮元听着,也是又惊又喜,实在当焦循与他提及孙星衍时,他也就有了招孙星衍入幕的设法,可想起孙星衍早本身两年入仕,终是前辈,不敢冒然发起让他入幕,恐怕伤了二情面分。焦循对孙星衍言及入幕之事时,本身心中也和焦循一样不安。可本身却未曾想到,肃除和珅、保护宏亮吉,本就是天下有志之士所愿,本身在京中这些作为,又怎能不让孙星衍奋发鼓励?是以聘孙星衍入幕,其实在此时不但不再是难事,反倒是顺理成章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