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李夫子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第1页/共2页]

林士通朗声笑道:“孩儿他娘啊,我们复声有本领才气去李夫子那儿做门生呢。你该笑才是啊。复声从小听话懂事,你还不放心他嘛。”

“嗯,儿子记得了,娘放心。”

杨氏听了这个,才将揪着的心放了下来。十五日,盼儿返来,十五日比如十五年长啊。

回家后,林士通将林复声终究能开口说话的事儿,跟老太太王氏说了,还说李夫子收了林复声做门生。老太太听得甚是欢畅,一来欢乐,哑巴孙子终究不再哑巴,二喜是孙儿蒙学都不消耗钱,这但是给家里省下好大一笔开支呢。

本来这阵阵呼喝之声,恰是李嫣儿在院中的习武声。

林复声头天来书院,天然走得很早,此时,书院里还没有人,连李夫子都还没到。

“另有,你这去了书院,可不比在家。事事不能只由着性子来,要和其他的孩子好好相处,相互搀扶。”

林复声只隔着窗子向内看了看,并未出来。随即,退后两步,昂首看了看,这书院外墙墙上,正中高处,吊挂一面黑漆大扁,上书金字:青云阁。

林复声弯起嘴角,笑了笑,若如此一向叮嘱下去,不知娘亲另有多少话要说的。只怕是从黑夜说到天明,都叮嘱不完的。“嗯,娘啊,儿子固然年幼,却并不恶劣。您就不必担忧了。”

看看东边天涯,仍在缓缓升起的日头,林复声拖动手中的行囊,便持续向山上爬去。

这练武时的李嫣儿,神采严厉,目光锋利,在丝带过处,扬起的层层尘雾中,踢,打,转,翻,行动敏捷轻巧,还真有一副侠女的风采。

林复声初度离家,叫心疼他的人,怎能不担忧难过。

只见李嫣儿头顶上拢一起一个山包发总,一身艳红色的斜襟短褐,腰间系一条黑带,脚上一双玄色小靴。正呼喝着在院子里挥动手里的红色丝带。

林复声点点头,拎起本身的一小包行囊,迈开小短腿,一步一步向那藏匿在山间的草堂行去。

李夫子的书院,就建在山中一块稍为平整的处所,四周没有篱笆,却自成一方院落。

“嗯,娘,我晓得。您放心吧。”林复声坐在小凳子上,看着母亲杨氏点头应道。

这天早晨,杨氏一向眼圈儿红着,可脸上却挂着笑。一边给儿子林复声筹办衣物,一边不断地嘱托,“你去了李夫子家,必然要灵巧听话,闲时,就帮着夫子多干些活儿。夫子年纪大了,收你做门生,你当知恩图报才是。晓得吗?”

林复声跳下车,与父亲林士通话别一番,林士通双眼微红地挥挥手道:“快上去吧,别叫夫子等急了。”

“是啊,娘,何况,我每逢月朔,十五,都会返来住一日的。到时候,您让爹早点儿去接我啊,可别忘了。”林复声用心转移着话题。

杨氏直清算到大半夜,才上床歇息。

次日,天刚微明,林复声与家人吃过早餐后,便坐在牛车上,随父亲赶往李村去了。

这间书院并不算大,大红的砖墙面儿上,当中一扇虚掩着的木门,并未上锁。门的两边,各开一扇窗子。透过窗子,能够看到堂内的陈列,大门正对着的是夫子所坐的桌案,案后的墙面儿上,高挂一幅贤人画像。堂中有十几张长方形矮桌,每张矮桌前,分开安排两张坐席。全部布局非常简练,没有过量的装潢,显得非常古朴淡雅。

“青云阁?”林复声皱眉而笑,草堂书斋大多会起一些儒雅的名字,用些甚么“墨”,“清”,“诗”,“雅”之类的字眼。可这“青云”二字……?“究竟是,‘来岁这天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呢?还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呢?”林复声低声自语,道:“看来夫子似有壮志难酬的心愿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