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品德经」:第二十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故处置于道者,同于道﹔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豫兮若冬涉川﹔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混兮其若浊﹔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俨兮其若容﹔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致虚极,守静笃。

荒兮,其未央哉。

弱其志,

不自是,故彰﹔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敦兮其若朴﹔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不自见,故明﹔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不自伐,故有功﹔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是以贤人之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为有为,则无不治。

不自见,故明﹔

天长地久。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故能成其私。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故能成其私。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实其腹,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犹兮若畏四邻﹔

此三者觉得文,不敷。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何谓宠辱若惊。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知常容,容乃公,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孰为此者。

不自矜,故长。

飂兮若无止。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其次,亲而誉之﹔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视之不见,名曰夷﹔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旷兮其若谷﹔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驰骋畋猎,令民气发疯﹔可贵之货,令人行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