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大象,天下往。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保此道者,不欲盈。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品德经》——《老子品德经》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是谓微明。

不失其所者久。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不知常,妄作凶。

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六合母。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混兮其若浊﹔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则攘臂而扔之。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敦兮其若朴﹔

其次,畏之﹔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实其腹,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三章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俨兮其若容﹔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不自矜,故长。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是谓袭明。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满足者富。

荏弱胜刚烈。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公乃全,全乃天,

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上善若水。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不自是,故彰﹔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天长地久。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何谓贵大患若身。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