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和会试不一样,只试一天,凌晨入场,日落交卷,并且只试策论。
和乡试、会试有所分歧,殿试上的试纸并不需求专人停止誊写一遍,糊名以后便是由八位阅卷大臣一同阅卷,最后再将排名最前的十份试卷呈交给陛下,由陛下钦点名次。
并且近些年北黎在耶律忆的统治下,厉兵秣马,愈发强大,兵强马壮,大有南下与大宛一战的姿势。
北黎草原过分广宽,地广人稀,并且本身是游牧民族,如果大宛冒然北上,就算能够将北黎南边之地尽收囊中,却也拿不了那些一入草原便消逝无踪的部落有甚么体例。
这也就意味着考生的字是否都雅,就变得很首要了,如果没有一首好字,便是做出了斑斓文章,也会因为字而打了扣头。
燕帝坐了半个时候后,便是摆架拜别了,接下去便是由那三位官员监考。
郑直站在一旁角落里,见徐明远看来,也是冲着他微浅笑了笑。以郑直不过十五岁的年纪,能够通过会试已是非常可贵,如若能够在这殿试之上也能上榜的话,就算名次不高,也足以称得上神童了。
而那王子琪此时站在文华的身后,目光看向徐明远有些闪躲,就算是有文华在身前,也没了底气。
徐明远先翻阅了一下试纸上的策题目,一共三道,大略看了一遍以后,他才是开端研墨,一边在内心冷静思虑着该如何下笔。
殿试以陛下为主考官,也就是说中进士者为天子弟子,诸生按着之前排好的序号落座,在拿到策题目目以后,也是纷繁开端研墨誊写。
文华冷眼看了徐明远一眼,嘴角闪过一抹嘲笑,便是直接转头看向了他处。
要想在这五百人中脱颖而出,只是一些平常而谈但是得不了状元的,以是徐明远也是仰仗着对吐蕃和北黎的体味,提出了拒北西进的战略。
对于徐明远来讲,策问无疑是他最为特长的,饱读群书,又走过那般多的处所,单论见地绝对少有能比得上他的。
在历经点名、散卷、施礼等礼节后,诸生在各小吏的引领下进了紫宸殿,黄门侍郎黄宗睿宣布颁布策题,世人试卷到手以后,燕帝亲临紫宸殿,登上主位,宣布殿试正式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