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第1页/共5页]

周遇吉的太行山防地如果也破了,北路闯军就真的一马平地在河北平原上如入无人之境了。

李自成和刘宗敏前后花了个把月行军跋涉,又花了个把月扫清山西大部、对抵当的城池屠城筹粮。到十月下旬时,已经兵逼宁武关,直面最后一道由周遇吉镇守的太行山防地。

顺军士气爆棚,杀了个回马枪,再次强攻太原,城内守将悲忿于蔡懋德的弱智和他手部属官的贪婪,义愤填膺,纷繁带路。一名守备张雄主动约为内应,开了迎泽门放顺军入城。

真如果发下去,这点银子也是杯水车薪,但即便如此,晋王朱审烜还是低估了明朝官员的贪墨力度。

可惜,蔡懋德只是个陈腐的读圣贤书的文官,屁战略不懂,当然他的忠义还是可圈可点的,起码能做到死守不降。

卖力这一起的主将,也是李自成新封的都督,刘芳亮。他的兵力比北路少一点,北路有二十万人,他这边才十几万。

蔡懋德本人倒是没贪,但他一个巡抚不成能亲身发银子,大敌当前千头万绪,总要让部属帮着包办。

但是,就在李自成对峙时,中间的随军智囊宋献策,又帮他出了个主张:“大王考虑我大顺之声望,不肯绕城倒也该当。但刘帅所言,于细节处也颇合兵法,

朱由崧大喜,赶紧谢过了马总督——说句题外话,约莫两年前,也就是崇祯十四年底十五年初的时候,马士英和阮大铖就搭上了周延儒的干系,想要买官复职,当时也给了二十万两黄金。

山西除了周遇吉亲率的那些人马以外,其他的明军就如许被蔡懋德等人白给送完了。

马士英见到小福王,略微打仗了一下,也对这位藩王观感不错,感觉这位王爷做人有点担负,但又比陛下油滑很多,才气不好说,但脾气估计是不致命的(崇祯那种属于脾气本身就致命)

古太原城是一坐位于汾水河谷西岸的城池,汾水从城东流过,城池东西两侧都是夹束汾水的群山。群山在伸展到太原四周时,凸起构成了一个山中盆地,阵势陡峭,能够包容大型都会。

这是真正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朝廷考虑到漕运总督这个职务,今后能够就不存在了,因为沉廷扬的胡蝶效应,大明从崇祯十三年起,就定下了“漕运五年全数改海”打算,到崇祯十七年后,实际上运河漕粮都要走海,漕运总督职务也就不值钱了。

李自成一听,既然不是真的绕城而过,只是诈一诈,试图分离官军戍守,那倒是能够尝尝。归正试不成也没有丧失。

刘宗敏本来都憋了一肚子气了,履行宋献策的诱敌之计时也是半信半疑,底子没希冀。

李自成本年年初时残存的军队范围,约莫在二十几万人摆布,打孙传庭的时候,战损了几万,但随后休整的两个月又抓了更多炮灰,

思前想后,考虑到顺军都打得那么远了,北京将来也不晓得是甚么模样。

马士英最后还是在崇祯死前,做上了正牌的总督之位,但他在皖地的根底深度,明显是远不如汗青同期的——

大明朝廷在太原和开封以西的地盘,早就丢得差未几了,以是这两个一省首府级别的重镇,几近毫无缓冲地直接透露在李自成兵锋之下。

成果一伙太原府的学政、教谕等近年来比较净水衙门的文官,自告奋勇帮他做这事儿,发钱的过程中,又有一大半被偷换成了白条,以及一些近似早已取消的宝钞性子的纸币。搞得守军兵士怨声载道。

梁以樟、颜则孔毕竟是犯了“陷城失地”之罪,他们没能殉城死节,逃离商丘就该被定罪。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