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金玉策和虎钤堂[第1页/共3页]

徐佑的治军思路很朴素,如果兵不敷硬,那就让设备硬一点!

祖骓是当世最短长的将作大匠,学了徐佑的天经玉算,造出的军器不但合用并且极具数学曲线的美感,不管古朴卓雅的锐刀,还是威猛刚毅的山刀,抑或徐佑手里的这把长枪,都让人过目难忘。

因而徐佑采取后代的积竹木柲之法,以长江流域常见的枫木为芯,外贴竹片,再以丝线、革带或藤皮缠绕,最后外涂生漆,紧密连络以后可达到弯而不折的结果,刚度韧性兼具,头软、腰硬、尾粗,可谓这个期间的复合质料枪杆,不比稠木和牛筋木差多少。

“果然是金玉策!”

左彣忙道:“岂敢?我对兵法尚未入门,愿聆听其翼教诲。”他对何濡向来尊敬,本日得授兵法,更是恭谨的以师礼对待。

“曲辕犁?”

徐佑悄悄拂过枪杆,道:“既然以枫木为芯,又要在枫湖开营,那就取枫枪名之!”

何濡也是一笑,从怀里取出装订成册的兵法,道:“法不轻授只是戏言,料知七郎要问,我早已手写《何公金玉策》三卷,请七郎微风虎不吝指教。”

而枪头长三寸三分,重七钱,中脊高厚,两刃尖薄,真正做到了枪头不过两,进锐而退速,再装上犀牛尾涂以红色为缨,用来扰乱仇仇视野,并且制止仇敌的血流到枪杆导致滑溜不牢。

祖骓当真听了徐佑关于曲辕犁的讲解,另有计青禾画的详确的图纸款式,双眸射出难以置信的光,只差留着口水把徐佑的脑袋解剖开来细心研讨,道:“我原觉得郎君只对军火和兵械等杀人之物有兴趣,却没想到竟然连耕具也这般的精通无二。”说着忍不住在屋里来回兜起圈子,道:“自汉武推行代田法,初创二牛三人的耦犁以来,再到汉末渐渐的演变成二牛一人的犁壁之法,这类直辕长辕的犁具已利用了几百年的光阴,它弊端很多,转向不便,起土困难,对人力畜力要求太高,直接导致贫苦之家或者人丁不旺的齐户没法通过种地来自给自足,最后慢慢沦落为士族和富贾的佃客,地盘兼并由此而盛。可几百年来,始终没有任何一种犁具能够取而代之,直到彻夜……”他顿了顿,昂首下拜,道:“若以郎君造的曲辕犁来耕耘,只需一牛一人便能够轻松的回旋深耕,不但受力均衡,并且操控稳定,的确是国之利器,民之大幸……此犁具的服从远弘远于那些锋利非常的刀枪铠甲,单此一物,郎君就可谓贤人,足以流名百世!”

“请郎君赐名!”

“不错!”

徐佑连造纸术都毫不保存的送了出去,何况曲辕犁这类对农业社会而言极具先进性的出产东西,道:“不过,这不是凭你我能够做到的的事,先解了屯田燃眉之急,我自去处飞卿陈述此事,然后由刺史府出头,既能去百姓狐疑,也可免后顾之忧。”

枫枪齐列成阵,锐刀近距障身,山刀披甲破敌,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徐佑供应了最好的设备和后勤保障,接下来就要看左彣、齐啸等人如何把这群不平束缚的轻悍吴民练习成如狼似虎的常胜精兵。

祖骓现在已经摸透了徐佑的脾气,凡是这位郞主不肯意承认的,你逼他也没用,笑道:“不管如何,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功德。郎君,我晓得你要谋大局,但曲辕犁可否不但仅限于我们的屯田以内?或者能够先向钱塘、扬州全境推行?等今后局势稳定,再考虑面向全部江东的老百姓们?”

左彣奇道:“郎君要公开宣讲兵法吗?”

(檀道济的三十六策出自宋书和南齐书,特别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传播甚广,直到明清时甚或民国时,方有人或者是前后多批人撰写了三十六计,再到41年被偶尔发明因而大行其道。就真正兵法思惟而言,三十六计相形见绌,但就详细战术而言,还算比较短长。毕竟文明是在慢慢生长,对战役的识见也在生长。)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