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1页/共3页]

高深委宛地劝说赵佶,不要再重蹈复辙,李延庆可不是他的儿子赵构。

李延庆随即遵封邢氏为太后,并宣布了一系列朝官的升迁变更,同时给朝官加俸一级,并承诺在半年内处理统统九品以上朝官的官宅和官舍题目。

“我来讲两句!”

范致虚为右相,主持了第一次知政堂相国议事。

范致虚转头看了一眼李延庆,李延庆只是卖力调集并旁听,但对知政堂议事本身他并不干与,他的权力并不在这里表现,而是知政堂的决定必须由他批准并加印后才气见效,他有权反对知政堂的决定。

赵佶有点伤感问道:“高爱卿,今后这天下姓赵还是姓李?”

次日早朝,三百八十四名朝官齐聚大庆殿,第一次用投票体例选出了范致虚、高深、曹俨、郑望之、李纲五人构成新知政堂,范致虚随即宣读天子遗诏,立太子赵旉为新帝,又宣读太上皇旨意,册封晋王李延庆为摄政王、监国,因新帝年幼,则交给其母邢氏扶养。

在雄师进入临安城的当天,李延庆便命令在武陵门公开处斩了黄潜善、汪伯彦和杜充三人。

赵佶呆了一下,脸上暴露一丝苦笑,他竟然健忘了,李延庆还是本身半子。

隐龙山庄内,赵佶负手站在书房窗前,久久谛视着窗外的大树,固然李延庆承诺放过他,但开出的前提却让他有点难以接受,竟然要做监国摄政王,这不就是另一个曹操吗?

高深沉吟一下道:“为了陛下能安享暮年,微臣最好还是不要来打搅陛下,也但愿任何人都不要来打搅陛下!”

赵佶点点头,“朕晓得了,这就下旨!”

.........

范致虚摆摆手,“先说闲事,加上殿下刚才交代的两件事,那就一共六点,趁殿下现在在这里,大师表决一下吧!通过后便可立即动手实施。”

知政堂内,李延庆召开了第一次相国议事。

赵佶叹了口气,又问道:“他另有其他甚么前提?”

世人都欢乐得直搓手,这几年朝廷的财务确切一向很宽裕,特别军费开支庞大,朝廷一向入不敷出,大师都能猜到这笔西夏财产极其庞大,有了这笔财帛弥补,朝廷的日子就好过量了。

范致虚笑道:“处理殿下的这两件事没有题目,不过殿动手中另有多少赋税,是不是应当上缴朝廷,现在朝廷穷得叮当响,给朝官修屋子的钱都没有,殿下还承诺半年之类处理居住题目,我们都不知如何办才好。”

而吕颐浩、范宗尹和朱胜非三名相国被贬黜为民,令其三人面壁思过,其他秦桧等九名官员则夺职统统职务,连同其家人一起发配岭南放逐,其财产皆被充公。

“殿下请说!”

高深道:“我来弥补一点吧!此次朝官调剂,很多被伪朝廷夺职的官员都已规复原职,被伪朝廷晋升的官员也被夺职,这个成果很让人奋发,但此次调剂只触及到朝廷,可据我所知,临安府四周七个州府和二十三个县的官员都一样有这个题目,我感觉这也是当务之急,也应当一并调剂。”

“就这个前提,如果陛下承诺,就请尽快下旨,今后陛下便能够放心的保养天年了,毕竟他也是陛下的驸马,不会虐待陛下!”

李延庆缓缓道:“一个是战俘斥逐题目,现在虎帐另有七万战俘,我但愿能将他们尽快斥逐回籍,大抵需求二十万贯钱和十万石粮食,赋税不需求朝廷拿出来,我们缉获的物质中已有充足赋税,但应由朝廷来措置这件事。

他走到桌案前,放开一卷空缺圣旨,提笔写下了册封李延庆为监国摄政王,并规复其统统旧职、王爵,最后他盖下了本身的宝印,将圣旨递给高深。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