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一十八章 任用之道[第2页/共2页]

太祖太宗时外制官多是中书舍人或直舍人院。

曾公亮看向王安石问道:“宋敏求,苏颂,李大临皆罢,舍人院皆无外制词臣,这又让谁来知制诰,谁来拟旨?如果再格诏命呢?”

不过王安石反对陈襄出任,他提出的来由是陈襄,孙觉都是党附吕公着。

他也提出还是火线选几名知制诰的官员上任。

在言论上给人贴标签,那是善于玩弄政治的人干得事。

封还词头,就是给事中的差事,勇于应战皇权相权,故而学士院提拔制诰时都是挑有刚骨的官员。

但见王安石道:“此事不难,能够从祖宗故事命官员直舍人院便是。”

“卢相、杨文公、晏元献公、宣献公、今宣徽使王公拱辰皆二十八知制诰!”

宋敏求,苏颂,李大临前后罢去,知制诰的位子一下子空出来了三人,谁来补出来?

官家好语安抚了几句,复兴草拟圣旨,哪知第三位知制诰李大临又封还词头。

“陛下,先有大臣赵忭,吕公着前后罢去,后有小臣程颢,张戬,李常,孙觉,王子韶因反对青苗法前后被罢!”

司马光则道:“陛下,现在群谤而起,条例司之所为,唯独王安石,韩绛,吕惠卿觉得是,百官皆觉得非,陛下岂有以王安石,韩绛,吕惠卿三报酬天下?”

很多官员闻之敬佩不已,苏颂从拒诏之日起,其府上来宾盈门,京师官员们都是闻名敬慕来访,一时之间,苏颂名冠天下。

曾公亮,司马光对王安石的直舍人院的建议都是出言反对。

这时候曾公亮出班道:“陛下,臣发起一人!”

官家点了点头道:“朕同意王卿之论!”

官家也没有体例,罢了宋敏求,连苏颂也一并罢了吗?

官家对王安石本是百依百顺的,但对于直舍人院也是不晓得为甚么没有附和。

官家听了曾公亮的话,反而是问道:“章越倒是合适,只是太早了吧?”

有一些。

官家道:“不须如此。”

“王沂公二十七,苏侍郎(苏易简)最年青,二十六即知制诰!”

最后任命一共来去了八趟,李定的官职仍未任命下去!

直舍人院比知制诰充当外制官仿佛改名正言顺一些。并且直舍人院不但不需高官出任,不需通过学士院测验,不然作为翰林学士的司马光必定会将王安石推举的人选给刷下来。

相对比知制诰要求太高了,不但要进士或制科高选,官位在正言以上,给事中以下,必须担负过修起居注这一差事,并且最要紧的是必须通过学士院测验。

苏颂不但封还词头言李定不是,还言宋敏求不当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