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九十一章 陛下,军国大事岂可儿戏![第3页/共3页]

蔡确道:“免役法乃司农寺之定,沈括身为三司使却越职言事,用心叵测,此为罪一!”

问这个题目的人,政治上都不成熟。现在听着沈括此辞,官家脸上已是很丢脸了。

这时候官家道:“除了韩绛,没有别人吗?”

免役法之争,是韩绛,吴充,章越与王安石最大的分歧。另一个时空的汗青上,治平四年时,韩绛对之前行驶的衙前役法提出攻讦,提出进士李戒所向他建议的免役法代替衙前役。

沈括说法,当然是章越,韩绛本来的政见,同时苏轼,苏辙也主张免除下户免役钱。

比如女户,就是家里没有男丁,寡居之户,这几近没有支出来源。另有未成丁户,那就是孤儿寡母那等,丈夫去了,母子相依为命,这等比女户更惨。

有恒产者有恒心者,孟子主张必然要富民。不管是利国,还是利民,两种线路谁对谁错各执一词?

韩绛第一次罢相就与王安石改免役法有关。为甚么韩绛,章越反对此王安石版免役法?

而沈括固然说得全对,但‘拉屎竟然不看风向’,最后事理说得越对,错的也就越多。

沈括辩白没起半点感化,他此人章越是清楚,胸中是有千言的,不过临场反应就比较慢,说白了就是嘴巴笨。

为了这一千八百万贯,究竟破了多户人家?又饿死多少百姓?变法到底是为了利国,还是利民?

“陛下,之前王安石在相位言免役法时,沈括再三赞之,称此为万世不易之良法,但本日反而言免役法之弊,实是几次无端!”蔡确此言一出,殿中本来感觉沈括是出自公心的官员一片恍然。

因为王安石收了下户免役钱和宽役残剩钱,以熙宁九年而论,收免役钱一千四十一万贯,支六百四十八万,支出近四百万贯。

沈括说现在处所上盗贼如此之多,两淮路,两浙路呈现饿死人,人相食的题目,都是役法过苛太重之故。

以是韩绛,章越,以及三司使沈括都想劝官家缓一缓,停一停,将新法改进一下,多往【民本】的线路上走一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