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该死的都死了[第1页/共2页]

是的,此时的何咸还在等候中山张世平的商队,举族迁徙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特别是在这寒冬腊月。张世平需求带来充足的御冬衣物,不然的话,乌桓族的这些妇孺底子走不出草原,便会被酷寒冻死。赤山脚下,打了败仗的汉军又改制成为了工兵队,操纵赤山上面的树木猖獗制造雪橇和简朴的平板车。乌桓部稀有万头牛羊,三万多匹战马,这些对于大汉来讲都是首要的物质。何咸打算带走一万匹战马,作为战利品进献给敬爱的天子姑父。剩下的战马则留在中山的马场。

“小人在!”

“义之所至,存亡相随!彼苍可鉴,白马为证!”不远处,公孙瓒带领着三千白马义从,喊着整齐的标语声,滚滚杀来!这一刻,公孙瓒等候了很多年!

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一月,肥如城被汉军攻陷,丘力居、张纯被枭首示众的动静传到辽东。正在围攻辽东郡襄平县的张举吓得连夜弃军叛逃,今后不复见踪迹。有人说,张举躲到了乐浪郡的最南端,也就是现在后代南韩地点的地区,隐姓埋名。也有人说,张举在乐浪郡登船,逃往了更远的倭奴国。张举消逝以后,其部众一哄而散。至此,持续了不到一年的张纯、张举、丘力居部兵变正式算作被停歇。

公孙瓒携大胜之威,手中拎着丘力居血淋淋的人头,策马来到了何咸跟前,上马,单膝跪地,冲动道:“多谢中郎将大人成全!末将才有机遇得报杀母之仇!”

汉军当中,最悲伤的莫过于幽州牧刘虞。落空了一支武装力量的同时,也落空了“威服四海”的机遇。何咸不以为刘幽州另有才气与公孙瓒持续对抗下去。但力量的不平衡也带来了别的一个题目:公孙瓒将在幽北之地坐大!

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十仲春初五,汉中郎将何咸、骑都尉公孙瓒围杀乌桓丘力居部于赤山脚下。五千乌桓精锐突骑几近前军淹没,仅剩五百余骑投降。乌桓大人、汉镇北侯丘力居被公孙瓒枭首,中郎将何咸立丘力居之子楼班为新任辽西乌桓大人,南迁乌桓族人于冀州中山国。

“薄挖苦!”

“丘力居既死,张纯叛军再无外援,想必剿除肥如叛军,骑都尉再无停滞!”

城墙之上,响起了哀思的歌声。歌声,来自丘力居的王妃。这是乌桓人的安眠曲。每当有乌桓人离世的时候,亲人就会围坐在一起,清唱安眠曲,安抚逝去的灵魂。王妃用一曲安眠曲为乌桓王以及麾下的一千余名懦夫送行,其景动听,其情动人。

公孙瓒今后的运气将何去何从?

“起来吧!”何咸有些意兴阑珊。自四月出征至今,已经快八个月的时候。这八个月,他的精力无时无刻不处于紧绷的状况。现现在,丘力居昂首就戮,张纯、张举也再蹦跶不了几天。内心油但是生一股怠倦感。困了,乏了,想回家了。莫非说这就是好战情感吗?

没有了刘虞的管束,乌桓人最强大的部落又被何咸连根拔起,幽北之地无人能和公孙瓒对抗。或许,现在的公孙瓒是忠于大汉的,但保不齐,成为幽州王以后的公孙瓒就会起了异心。再退一步讲,就算公孙瓒没有占地为王的野心,他麾下的那些文臣武将们呢?后代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初创了大宋三百年基业,就是最好的例子。

后代,这场兵变持续了数年,中间异化着公孙瓒和刘虞的相互斗法,导致幽州的大汉百姓苦不堪言。就算最后丘力居反叛,名义上投降了刘虞,并杀了张纯,赶走张举。但最大的毒瘤,实在就是辽西乌桓丘力部。他们在刘虞的放纵之下,经常劫夺边关,搞得公孙瓒苦不堪言。丘力居身后,其义子蹋顿担当了他的遗志,不断地骚扰大汉边陲,诡计在辽东、辽西一代建国。直至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征,乌桓之祸才算是真正停歇。从187年至207年,也就是说,汗青上的乌桓之祸,实在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之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