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友邦惊诧[第1页/共3页]

诸如方才从东边回长安的西安侯任弘,以及典属国苏武,这都是刘病已不好暗里访问密谈的人,任弘也很谨慎,尽量不上奏疏,归正上了也多数被送到太皇太后那,刘病已恐怕都看不到。

当初刘长蓄谋造反,乃至联络闽越和匈奴,事情败露,被究查定罪,放逐严道——就是废帝刘贺去的处所。成果刘长半路他杀了,此事激发了轩然大波,言论对刘长竟从怒斥变成了怜悯。

再者,他只是一介傀儡,大将军把措置诸侯的刀递到天子手中,看似尊敬他的定见,但是递来的是刀柄还是刀刃,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措置不好,但是会划他一手血的。

他千万没推测,本身身为天子,有机遇亲身措置的第一项政务,竟然是一堆说出去都感觉丢人的刘氏家丑。

“现在清河王刘年有罪当诛,死不足辜,然弘觉得,其弟主动告密刘年罪过,清河国不宜绝其宗。”

除了让公卿做好人,本身做好人外,让将军、列侯、二千石集议另有个好处:刘病已真正想咨询定见的那几人,也会参与此中。

刘病已遂道:“广陵王乃朕之嫡亲,事关严峻,岂能因楚王一面之辞而冒然拘系?且令谒者以楚王所告之事即讯广陵王。“

且让广陵王暴跳如雷,与楚王好好了局撕扯一番。不管事情真假,最后总能废掉他们中的一个,乃至能让他们同归于尽也说不定。

此言一出,殿上世人面面相觑。

“大鸿胪曲解我的意义了,国阼和王位能够保存,但不必然仍封于清河。”

广川王刘去逆节绝理杀人案,清河王刘年与妹通奸案,淄川王刘终古禽兽行案,长沙王刘建德燃烧民室案,八个王子侯的罪过,以及楚王告广陵王谩骂天子谋反一案,一股脑被大鸿胪田延年奏上,摆在刘病已面前。

这世上最难断的,便是家务事,公与私很难分清楚。

他们不信赖,以西安侯之惠,竟看不出来大将军目标,竟非要出面保存清河国。

“朕以幼弱之躯猝绍大统,广川王等人之罪,使大将军与列侯会肄丞相府,与中二千石、二千石、博士议之!”

刘德则禀于刘病已道:“陛下可曾听过一首官方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自孝武灭闽越迁其民于江淮,东越地遂虚,周遭数千里之境,竟仅治一县。何不将清河国改封于东瓯(温州)、冶县(福州)?”

“孝文天子时,淮南厉王刘长谋反远迁自裁,孝文天子怜兄弟之情,乃立其三子:刘安为淮南王,刘勃为衡山王,刘赐为庐江王,皆复得厉王时地,三分之。”

除了长沙国那烂地朝廷看不上外,其他清河、广川、淄川皆膏腴之地,每年租税上千万,朝廷势在必得。

相较于广陵王,其他诸侯的案子就好办多了。

大将军政务皆可与太皇太后商讨后自行措置,唯独在宗室诸侯上,却绕不过天子这关。

孝景以后,诸侯已经落空了背叛的才气,收到朝廷即讯,若真有悖逆大罪,为了保存庄严,普通会他杀,当然也有嘴硬不承认的,那就只能放下温情彻查到底了。

最后文帝只能将淮北国的地盘封给刘长的儿子们,以示本身并无以私害公之心。

霍光也奇特任弘又冒出甚么新点子,问道:“那依西安侯之见,当改封于何地?”

而参与兵变的济北王刘志,却古迹般的在齐国高人公孙攫的帮部下,走了梁孝王刘武的后门,免于极刑,改封为淄川王,不过现在出了刘终古这奇葩,这国怕是传不下去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