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1页/共2页]

听李德明这么说,李璟神情公然变了变。

不过比起之前,此番有贰言的,反而是和约的详细内容,大部分人,感觉北汉贪欲过火。纵使淮南沦陷,划江而治,不成制止,称臣也只是丢了面子,但岁贡之利,过分沉重了。

综合考虑了一番,刘承祐同意把江南籍贯的俘虏放回,但俘虏当中,稀有千唐军将校投诚于大汉,已编在汉军作战序列,那些将士的父母妻小,得由南唐送到淮南。

冯延巳在南唐朝廷,更似弄权奸臣,却也不似李德明那般,存卖国之心。固然也同意和议,但南唐当真签下这么一份祸国殃民、屈辱至极的媾和条约之时,仍旧不免心生哀恸。

跟着刘承祐一封诏令,汉军践约停止了对唐军的攻伐,让长江沿岸苦苦支撑戍防唐军终究喘了一口气,开春一个多月,江北烽火,头一次告息。

而在逐步远去的唐军战船之上,林仁肇站在后舷,一样远眺着梁盗窟,其间人影幢幢,望着那高高竖起,顶风飘荡的汉旗,林仁肇哈哈大笑了几声。

而不出料想,当和约的详细内容传开以后,又是一场狠恶风波。金陵朝野,针对这份和议,基本分为两派,相互驳斥、漫骂、攻讦,使得南唐朝廷竟成一派乌烟瘴气。

而动静传到金陵以后,朝野之间,哀鸿一片。不管之前是多么态度,但和议达成之时,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哀思与屈辱感。

“如此,不是自欺欺人吗?”李璟自嘲道。

登上寨楼,临高而望,望着驶向江南的唐军,张永德不由感慨道:“那林仁肇,也算一名将了,这梁盗窟,被其打造得如此安稳,我军连攻三日,竟不得下,足见其能。只可惜啊,有其才,不得当时,不遇其主,焉能不败!”

南唐提出,被俘的唐军将士百姓,但愿汉军能够放还。对此,刘承祐如何能够等闲同意,前前后后,淮南各州,被汉军所俘之军民,有近十万,这但是十万青壮。人丁首要性,刘承祐岂能不知,特别是能上得了疆场的青壮,那更是一笔贵重的财产。

又盯着和书内容核阅一遍,李璟又道:“岁贡之资,是否过量了,可否减少一些?”

“哎......”李璟沉默一叹:“让朕再想想!”

厥后,以宰臣冯延巳等人北渡,将终究和约面呈汉帝,跟着刘承祐的首肯,两边之约,算是正式缔结。当夜,刘承祐设御宴,接待冯延巳一干唐臣。

“陛下!”李德明不由欣喜道:“天无二日,如欲称臣于汉,岂与并称,降尊号也是不得已之事。此乃非常之举,待两国和议达成,汉军北撤,内乱消弭,陛下仍可照用天子鸾仪。”

近似梁盗窟的环境,在沿江地区上演了很多,长江北岸,数十座大小城邑、堡寨,唐军悉数撤出,退往南岸,将江北完整放弃,交给汉军。然后,除了少部分城寨,大部分北御壁垒,全数被毁。

寨内,三千余唐卒,清算好粮食、军甲,在一片肃重的氛围中,登船,筹办撤往南岸的当涂。

只是,在汉帝那奇特而玩味的目光下,冯延巳颇不安闲,讪讪而应。吃佳酿如饮苦水,面色沉重,竟有悲态。

席间,对于冯延巳,刘承祐可谓另眼相看,态度驯良。总得来讲,冯延巳在北汉征淮大略中,前后是起了不小的感化,属“功臣”。

而金陵这边,李德明仓促而带归和书,大略也知此封和书的分量,李德明第一时候便进宫,面呈唐主。对于这丧国三条,李璟看起来,倒也没有过于冲动的模样。

对此,刘承祐这边自无不成,好好筹议便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