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冬至宴2[第1页/共2页]

“嗯......”放下书,刘承祐应了声,悠悠说道:“倒是焦急。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雪,四镇年事也不小吧,倒都无在京,陪朕过冬之意啊!”

“是!”

“是!”内侍恭谨地应下。

刘承祐略微消化了一下边归谠所说,想了想,直接对他道:“时下国情如此,只能因陋就简,人才不敷,可连续弥补。朕着力整饬御史,是欲重理台务,重树权威,以振朝纲。这段时候,边卿就做得不错,若欲复前唐之制,眼下倒也不急。”

“宣!”

“范围倒是不小啊。”刘承祐语气玩味。

来京的节度,除了成德军节度张彦威,以恒州要地,被刘承祐犒赏一番,“赶”回河北去了以外,其他的人,并没有决计去管。此番,只要刘铢与这郭谨,有点迫不及待地分开。

刘承祐也没有废话,直接对其叮咛着:“边卿在御史台的作为,层次,次序,公道,朕很对劲,接下来,纠举监察之事,朕要看到结果!”

“陛下!”见状,杨凝式很见机地主动道:“臣先辞职了。”

刘承祐也只是随口感慨了一番,毕竟二人离京还镇,也是向告别,经他答应的。

“临走前有没有说甚么?”刘承祐问。

“盯着他!”刘承祐轻描淡写隧道。

李少游谨慎地提示道:“官家,您以青州与相州两镇相易,观刘铢之状,恐是大不平气啊!”

交换好书,存眷vx公家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存眷,可领现金红包!

这是他的私章,“乾祐御宝”四个篆字,清楚地落于纸面上,就仿佛起了画龙点睛之效,“气韵”与“意境”一下子便泛动开来。乍一看,本身的字,还是有那么股神韵的。

但从包含大汉在内的这四代数十年“削藩”的过程看,强干弱枝的结果,是达到了的。到现在刘承祐的期间,已无任何一个处所节度,有对抗中心的气力,更没有那种以一隅而乱天下,篡江山的气力了。

“官家,御史中丞边归谠殿外求见。”再提笔之时,殿中通事前来禀报,打断了刘承祐的闲情逸致。

从边归谠身上,刘承祐仿佛看到了“干劲实足”四个大字,微吸一口气,发自肺腑地感慨道:“自唐季以来,天下久乱未止,各处兵燹,满目疮痍,黎庶苦之。朕欲消弭兵祸,便乱为治,正缺似边卿如许的干臣啊!”

此制下后,刘承祐还要看节度们的反应,主如果折从阮、李殷以及王景的表示。慕容彦超,可已经被他亲身给开口劝留的。

“是!”

“呵呵!”刘承祐笑了,笑容微冷:“这刘使君,倒也实诚,这笔账也算对了。朕赏那点金鞍、袭衣、玉带,那里值一百石精盐以及那么多青州土产?”

忍不住瞟了天子表弟一眼,李少游禀道:“慕容使君,迩来正在大修府邸,雇工匠、民壮,三百余人!”

至于李殷与王景二公,还诚恳地待在东京府邸,仿佛还等着刘承祐的谕制。

边归谠很干脆应道:“是!”

略微赏识了几眼,刘承祐神采一正,拿起在手里揉了几下,递给张德钧:“拿去烧了!”

为示礼贤,刘承祐命人送其出宫,并以御用笔墨纸砚赐之。礼虽不重,倒引得杨凝式感激不已,当然,有几分至心,刘承祐不会去猜。

“朝中诸御史,边卿持续整治,消其不实之风,加强内部之培训、考核。朕还是一句话,能者上,庸者下。至于外州监察时务,需缓图之,可于近畿诸州试立,使高低通达!”

边归谠有种不怒自威的气质,未以铁面示人,但就是给人一种严厉呆板的感受,即便在面君之时。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