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页/共2页]

究竟上,在刘知远称帝之前,在关右陕州,已经有报酬天下首倡,正式掀起了抵挡契丹统治的海潮。

控鹤军都批示使,还轮不到刘承祐,刘知远属意李氏之弟、刘承祐的长舅、兴捷左厢都批示使李洪信。

厥后刘知远的反应证明,他真的只是纯真地想要遴选些军队充分宫城禁卫,被刘承祐这么一搞,就变成了集全军精华成军。从包含龙栖军在内的诸军中,刘承祐凑了个整数,总计遴选了三千士卒以成军。

何况,就算摈除了契丹,还要有充足的力量去弹压天下,石晋的那些处所节度们,可不一建都会对他刘知远心折,或者说必然会有人跳出来反对他,梁、唐、晋几度王朝更替,都是这般,轮到刘知远,也不会例外。

能够想见,刘知远这一诏,哄传天下后,必然能获得不错的结果,中原河北的后晋遗臣、士民包含那些顺势而起的江湖草泽,必然有所反应。

其人名字叫李俭,字元徽。

再者,中原动乱,牵动天下,南边的那些盘据政权也不会循分的,一样不得不防。高从诲前番遣使劝进,后蜀干脆出兵占有了秦、凤、阶、成四州,南唐也接管了大量南逃的淮北军民,若不是要清算闽国的残局,说不定李璟也敢壮着胆量在淮北咬上一口。

十五日因为“称帝”之事担搁了,因而重新定下了出征日期。这回,选在了仲春十八。

不过对此,刘承祐并没有甚么不满,军士多数是他遴选的,固然没有大的行动,却也借机安插了很多低下级军官。

募兵的建议,是刘承祐提出的。这些光阴,有很多人因中原、河北局势动乱,来河东投奔刘知远,这些人中,或有智谋,或有武勇,有很多人才。

新朝既立,新皇即位,本该万象一新,但晋阳城中的百姓很快便发明,除了刘知远从北平王变整天子以外,统统仿佛并没有太大的窜改。

同时,刘知远派出了数十路使者,分赴各州,向天下宣布他即位称帝的动静。对于邻近河东的州县,似晋州、潞州者,更派了几名专员前去,诏令归附。晋潞两州,当河东南下的要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节度使都去汴梁觐见耶律德光了。

由此,刘知远正式决定新组一军,号角也接管了刘承祐的建议,号“控鹤军”。

比如龙栖第一军左营的阿谁李都头,刘承祐还亲身访问鼓励了一番,同时对此人有了个不错的印象。

官还是那些官,军队还是那些军队,晋阳城头,高高竖着的新旗,仍旧是“晋”字号。

对刘承祐的建议,刘知远也是判定采取了。他也是虑麾下兵力之不敷,想要对于契丹人,就河东的五万步骑是远远不敷的。

被遴选的军官士卒则显得镇静多了,非精干者不能被选上,能御前侍卫天子,那更是他们的幸运。光鲜的同时,报酬方面天然差不了。

刘知远并没有急着变动国号,为了表示担当后晋的正统性,只烧毁了“开运”这个年号,转而相沿晋高祖石敬瑭的“天福”年号,称天福十二年,并且当着群臣的面,语气欣然地说了句:予未忍忘晋。

亲身检阅了一遍后,对其军容气势,刘知远非常对劲,满怀赞叹地感慨了一句:“朕有精兵若此,不需多,只三万,何愁天下不平?”

至于第三诏,则是在晋阳高举义旗,募集天下智勇之士,共讨契丹。这就是一纸募兵令,但打着讨灭契丹的大义灯号,以现在的大环境,结果会很好。

存眷公家号:书友大本营,存眷即送现金、点币!

至于那些“被勒迫者”,非论他们是否真的是被勒迫,都是值得拉拢的。而最后一句,在这个期间,算得上是正端庄经的“杀胡令”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