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齐聚天津(一)[第2页/共3页]

“可这么一来,福州那边不就没人了吗?”崇厚舒展着眉头问。

“采办疏浚南苑河道海子所需的质料,裕之兄,你信吗?”

崇厚走进亭子,眺望着大沽口方向,沉吟道:“他前天早上派来禀报的阿谁家人说,守台游击早收到了他要运炮来的动静。他们的船一泊岸,守台游击就调集兵勇把炮和弹丸往岸上卸,估摸着验收用不了多久,最迟今儿中午便能到天津,我们来都来了,无妨再等会儿。”

“军机处的?”韩宸下认识问。

崇厚本觉得繁华既是个大功臣也是个大忠臣,听韩宸这么一说,心想本来繁华之以是去官实在是贪恐怕死。

韩宸顿了顿,又无法地说:“如果广东分号不归他节制,借他几个胆也不敢这么干。可现在厚谊堂裁撤了,王乃增、云启俊等人全成了他辖下的处所官员,他这么做谁也不好说甚么。”

“说来听听。”

想到崇厚并非外人,韩宸放下茶杯苦笑道:“大人,他告病回京的启事,下官恰好略知一二。”

见二人正对坐在亭子里喝茶,仓猝翻身上马,将缰绳往亭外的差役手里一塞,随即取出一道公文跑进亭子,恭恭敬敬地呈给崇厚。

再想到繁华在闽海关只是个说了不算的“点头老爷”,并且跟学官一样无守土之责,又感觉大难临头从速逃命乃人之常情,不由诘问道:“除此以外,他另有甚么考虑?”

可崇厚收到动静以后不但亲身出城相迎,还把前几天来天津帮着办理贡品的韩宸叫上了。

繁华只是个离任的正五品闽海关委员,论身份职位只跟长芦运副韩宸相称,还没阿谁资格让从三品的长芦盐运使崇厚出迎。

想到闽商们捐的炮,僧格林沁派驻在大沽口的粮台官员一样会验收,不晓得这交代要办的甚么时候,而繁华也不晓得甚么时候才气赶过来,韩宸不由拱手道:“大人,要不您先回衙署吧,这点事交给下官就行了。”

“海口防堵急需炮,十几尊大小洋炮可不是有银子就能买着的,繁华漂洋过海千里送炮,正所谓雪中送炭,他为朝廷立下这么大功绩,为我厚谊堂长这么大脸,本官出城相迎又有何不当?”

“据下官所知,他之以是下定决计告病有好几个考虑,一是福建不承平,客岁贼将石镇吉、杨辅清率几万长毛别离由江西的铁牛关和云际关入闽,前后攻占光芒、邵武、克泰宁、建宁、连城等地,一向进犯到武平。

“大人,文大人和韩大人那会儿之以是奏请皇上让各分号归各地督抚节制,也是为了更好地办理夷务,哪会想到黄宗汉会这么干。”

“甚么事儿?”

“他大儿子吉禄,大人必然认得。这些年吉禄跟着文大人和韩大人当差,从笔帖式一向做到了现现在的南苑主事,可随他去福建的二儿子吉利直至本日也没个差事,以是想从速回京帮二儿子谋个出息。”

“十有八九跟前次一样,是奉旨来巡查海防的。”崇厚沉吟道。

“采办补葺南苑宫殿寺观所需的质料我信,疏浚河道海子需求采办甚么质料,就算真需求也用不着来天津!”

“上海那边临时没啥动静,薛焕仍然是上海道。”

韩宸坐到石凳上,端起茶杯品了品,不由笑道:“实不相瞒,他也托票号给下官捎了几斤。”

“这也不能怪韩大人,一样不能怪文大人。”

“裕之兄,照你这么说,我们在广东没人了?”崇厚大吃一惊。

正说着,一个皂隶骑着快马赶了过来。

“他自个儿丢不丢官无所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