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1页/共3页]

太社与太稷两座祭坛在长安城正南的安门外,太社在东,太稷在西,两座主祭台相距五丈,坛高五丈,长宽亦为五丈。

汉帝刘启回得未央宫,安息半晌后,稍事梳洗,着冠冕衮袍升殿临朝,高居御座之上。

群臣拜付在地,同声告祭。

刘彻扬眉道:“商税稳定,人丁税及口赋减半!”

“既要鼓励百姓多多生养,就不能在乎些许赀财,你且放心,今后国库岁入若少于百亿钱,少府会出赀财弥补亏空,便算朕赏赐给百姓的。”

“恭送太上皇!”

掌印寺人孙全朗声道,贰心中五味杂陈,陪侍刘启数十载,现在倒是换了主子。

此玉玺乃是秦朝丞相李斯奉始天子之命,用和氏璧雕刻而成,其周遭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两坛皆为北向,门朝长安城内的皇宫地点,乃是天子为群姓祈福、报功而设立的祭奠祀社、稷神祇的祭坛。

“赣褚,摆驾回宫……回太寿宫!”

大婚,皇后!

刘彻不觉得意的摆手道:“无妨,近年商税大涨,且因比年歉收,太仓和各郡县的陈粮太多,临时先将田税降到百税一,为期三年,今后待得陈粮出清,若国库能支应各地官仓持续购粮,再延期。”

所谓口赋,则是对七岁至十四岁未成年人所征的人丁税,为每人每年二十钱供宫廷用费。

“陛下,这……不当吧?”

自刘彻及冠后,阿娇除了前去女学听经筵讲席,便是安生的呆在长公主府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乃至有闭门谢客的心机。

殿内群臣跟着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恭送今后成为太上皇的刘启起驾还宫。

阿娇不竭警告自个,要沉心静气,不能教小人转了空子。文君先生说得对,婚姻乃是人生大事,非朝夕可决,将来前路冗长,需得稳步前行才是。

朝臣们早在社稷两坛外等待多时,见得天子驾临,忙是跟着入了祭坛,站在主祭台之下。

寺人宣了太子刘彻,刘氏贵爵及群臣入殿参拜,跪伏殿中。

群臣也不得不出言拥戴刘彻,直道陛下仁德,爱民如子。

太子刘彻此时也已换过衮袍朝服,头戴通天冠,行至御阶之下,向汉帝刘启行三拜九叩大礼,领旨谢恩。

“好!”

曹栾哑然无语,天子都这么说了,他若再出言反对,鼓吹出去要被百姓们戳脊梁啐唾沫的。

汉帝刘启缓缓起家,唤刘彻登上御阶,将传国玉玺交托于他,亦在拜托大汉社稷,沉声道:“汝当竭心极力,为我刘家列祖列宗守好这大好国土!”

祭典结束,汉帝刘启率世人摆驾回宫。

刘彻轻拂袍袖,稳稳端坐于御座之上,淡然道:“众卿免礼,平身吧!”

“恭送父皇!”

时候有限,主持祭礼的老宗正刘通特地叮嘱太常卿刘歂诸事从简,古舞乐曲稍稍意义意义便可。

刘彻将传国玉玺放回孙全捧着的托盘,亦是下得御阶,再度向正往内殿行去的刘启三叩九拜。

母范天下的皇后啊,仿佛已是唾手可得,怎不教她心花怒放?

她比刘彻大了三岁不足,虚年都快二十了,再不结婚就要成深闺恨嫁的老女人了。

汉帝刘启领太子刘彻登台行祭,随即钟鼓齐鸣,群臣将笏版插在腰带上,随声跳舞,四拜迎神。

曹栾不由大急,口赋是少府征收的,他这大农令管不着,可儿丁税是国库岁入的首要来源,数额比连番减免的田税庞大很多,减半征收就意味着国库岁入减少数十亿钱。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