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1页/共3页]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因而乎,皇亲苑完整热烈起来,梁王府,馆陶公主府,阳信公主府,南宫公主府,每日皆有车驾将各式物件运往北阙甲第的卑禾候府,将宽广的街道都堵塞住了,直瞧得权贵们咂舌不已,万没推测这卑禾侯府的蜜斯背景如此硬实啊。

月氏和诸羌近年不竭遭到卑禾候瓦素各麾下羌骑的扰乱,已连续迁徙,阔别西海(青海湖),月氏部族大多迁往西域,诸羌则有很多南迁,进入巴颜喀拉山脉南边的高原地带。

远在长安的楋跋子听闻阿父即将返京的动静,亦是欣喜不已,早早命侯府的下人们扫洒楼阁天井,等着阿父回家。

群臣皆是恍然,太子殿下言之有理,卑禾候也是位居列候,又有军功在身,本就是该封食邑的。

辽东塞外倒是另一番气象,太尉李广虽已领着三万细柳精骑撤回辽东边塞越冬,但之前长达月余的烧杀劫掠已然重创朝鲜。

他倒不担忧这些亲信们会叛变卑禾部族,只因他们身边也都时候跟着大汉死士,且都是识时务的聪明人,明白在投奔诸羌和臣服大汉间该如何决定。

幸运从汉军铁蹄下逃得性命的朝鲜百姓心丧欲死,凛冬将至,无屋无粮,只得南下逃荒。

好算计啊!

卑禾候抵京之日,楋跋子自是前去城门迎候,父女俩见得面,尚将来得及上演久别多年的催泪戏码,太后的懿旨便是到了。

光凭六万羌骑想要发兵造反,无异痴人说梦,备不住全被近年愈发残暴的汉人押去做了仆从。

刘彻筹算将那些羌骑耐久豢养在河湟谷地,不时派去后代的藏地扫荡原住民,既可抓些仆从,又能使其没法生长出吐蕃之类的成熟政体,最好能为先人留下片广袤的无人区。

何况诸侯王的嫡女即便被封为翁主,其汤沐邑也是有大有小,分作亭,乡,县,以县为汤沐邑的翁主非常少,毕竟连公主和列候的汤沐邑也只可为县,顶多略微富庶些罢了。

现在闻得亲家翁要返京,更是严峻的筹办起来,婚仪六礼的流程必是要走的,礼数还得更加全面,场面得够昌大,免得旁人觉着自个不正视这儿媳妇。

汉帝刘启接管了刘彻的谏言,颁下圣旨:设西宁郡,辖河湟谷地;着史惕除安北将军,改任西宁太守。

这等违背礼法的行动,不怕死的御史们自是要上奏弹劾的,太子刘彻压根没把那些奏章转呈天子和太后,只是在朝堂上问了句:“卑禾候立下赫赫军功,却无食邑,你等筹算将那边划给他,划多少户?”

“大王,开仓放粮没用的,城内的存粮撑不到来年秋收。且若今后汉人皆如此扰乱,北部平原地怕是再也收不上粮来,那待得都城存粮耗尽,城内的臣民和雄师……”

现在西宁城中除了两万中垒轻骑,另有从北地,陇西和安宁移防来十余万边军。关中诸多世家大族亦是招募了很多游侠和胡匪,组建捕奴队,以武威城和西宁城为据点,大肆掳掠月氏,诸羌乃至西域诸国的子民,押回汉境卖做仆从。

夏季将至,河湟谷地已瞧不到任何月氏和诸羌的游牧部落。

楋跋子是嫁做梁王嗣子妃的,她若失了脸面,梁王府有甚么好处?

汉帝刘启给卑禾候瓦素各颁了道圣旨,命他将六万余羌骑驻扎在西海侧畔,交由安北将军史惕及其麾下中垒轻骑节制后,便即返京复命。

既是给将来的梁王嗣子妃做了脸面,让人不敢因其出身羌族而有半分小觑,又只划了处瘠薄之地,天子果是精于计算,鄙吝得紧。

朝鲜大臣虽未把话说完,但意义已非常较着,王俭城的存粮供应城中的军民都嫌不敷,何况向城外灾黎放粮。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