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1页/共3页]

只是那开遍各大郡县的新华书局向来只卖书不卖纸,官方试制的纸张又不敷平整光亮,故而能用这等纸张写信之人,来头定是不小。

那寺人虽在未央宫奉侍了十来年,长安城里的朱门世家几近都是见地过的,可也鲜少见到这般豪奢张扬的巨富啊。

长安城里,会如这般一掷令媛的,怕就唯有梁王刘武和江都王刘非了吧?

“哈哈!”

卓天孙哈哈大笑,满面得色道:“那是那是,乃是小女文君的大丧事,亦是我卓家大大的丧事!”

程郑心道,莫不是卓天孙为自家爱女寻到了门当户对的好婚事,那倒真是可喜可贺的大丧事。

“所幸年事不大,心性不决,尚来得及教诲改正。”

皇后派来寺人之前唯恐担搁颁旨赐敕的时候,硬是通过艰险非常的千里蜀栈,由关中入蜀。

卓文君不由发笑,这少女怕是鲜少提笔著文,字句虽尚通畅,无甚错字,但行词句读皆是乱得紧,更遑论甚么体裁形制。

且不说灿烂卓氏门楣,便说常日教诲的那些贵女,个个出身显赫,虽不敢说甚么“一日为师毕生为母”,但只需存着几分师徒交谊,那今后卓文君还了得么?

她身前的桌案上,皇后的懿旨和任官的敕书皆置于锦盒以内,同时赐下的另有个紫檀木匣,里头便放着这帛书和一封信笺。

程郑到得卓府,只见得满案百胗宴,卓氏男丁尽皆在席。

程郑亦由齐地徙至临邛,又与卓氏操业不异,相互统是富户,天然是交谊相投,联为亲朋。

程郑拱手道:“卓兄,瞧这派场,想来定是天大的丧事啊。”

卓天孙倒是笑而不答,引得他退席,开了宴。

“文君先生,小女听闻先生大才,本想奉上束脩,请先生为府中塾师,然或人不允,我只得无法作罢。然先生入京后,还望多多暗里指导小女,免得我因才疏学浅,被旁的贵女小觑了去。

程郑迷惑道:“卓氏不是和我程氏这般,世代以冶铁为业么?”

程郑猎奇道:“哦,到底是多么丧事?”

卓天孙那张老脸端是笑开了花,复又非常得意道:“也不枉我不时惦记重拾家风,自幼让她饱读诗书,学那琴棋书画。”

这一日,卓天孙又命府中家老向程郑递了帖子,说是家有丧事,邀他过府共饮。

卓文君反几次复看过数遍,方才深深吸气,将其其卷尾慨叹高歌而出:“蜀道之难,难于上彼苍,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郡当中,以临邛县富户最多,首富是为卓天孙,次为程郑,两家僮仆,各不下数百人。

噗嗤!

太后让直不疑创办女学,可见是真的上心,想将这女学办好,办成与太学相仿的形制,绝非一时髦起。

且不提厅堂内正自觥筹交叉,酒酣耳热的世人,卓府后院某处清幽小阁内,峨眉淡扫的卓文君帮手捧一卷帛书,轻声吟诵着书中词句。

卓氏因能坐取厚利,堆集赀财。到得卓天孙担当家业时,卓氏已有家僮八百,良田美宅不成胜计,成为大汉驰名的巨富,与南阳孔氏端是不相高低。

这卓天孙的独女卓文君端是才貌双全,眉色了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善琴,文采亦是不凡。

卓氏祖居齐地,擅冶铁锻造之术,后因齐国为秦所灭,卓天孙的祖父只得携家人展转徙蜀,流寓临邛。幸亏临邛亦有铁山,卓氏仍得采铁锻造,重兴旧业。

岂料造化弄人,如此钟灵漂亮的女子偏生嫁了个短折皇孙,只得寡居娘家,至今已有十载。

何况卓氏有的是钱,卓天孙亲身送爱女进京,那里需求寺人操心安排服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