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1页/共3页]

若直接去求天子叔父,叔父一定肯管贤王府的家务事,还得请皇后叔母先帮着吹吹枕边风,全天下能让叔父耳根子发软的,怕就唯有那刀子嘴豆腐心且向来极其宠溺她的叔母了。

刘非若将这个前程大好的武将招为半子,天子陛下会如何想?

若刘征臣真看上豪门士子,刘非虽舍不得她过“困顿”日子,然若她执意如此,下嫁也就下嫁了,大不了多备些嫁奁,让她用度无虞,也没人敢是以而耻笑贤王府,反是与公卿将相联婚,才需求再三考虑。

家丑不过扬,刘非干脆将刘征臣禁足,足足月余风景,愣是没准她踏出闺阁半步。

正月,乃是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的好时节,家家户户皆是喜气洋洋,唯独贤王府内的氛围有些许压抑。

天家自古多薄凉,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的前提,是父子兄弟不能威胁到帝位传承,昔年若非梁王刘武识时务,晓得绝壁勒马,早早入朝请罪,且今后常居长安不再回返梁国,只怕现下早已化为冢中枯骨了。

裴氏本为豪门,却又出了亲王妃,按说倒是挺合适与贤王府攀亲的,偏生裴虎当今乃是京卫中营的军候。

皇室实业的摊子愈铺愈大,刘非作为主其事者,也不成能事必躬亲,谨慎慎重的刘发和油滑狡猾的刘彭祖已分掌很多事件,偌大的皇室实业,少了谁都能持续运营下去,没有谁是不成或缺的。

裴澹和公孙慧得晋亲王正妃,除却“母凭子贵”的启事,亦不解除太上皇和天子恰好就是乐见她们并非出身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多联婚,姻亲间差着辈分的男女想要结婚,倒也没甚么,亲上加亲的事更属平常,若两个世家大族乃数代世交,两家后辈多有联婚,辈分更是庞大得紧,也就只能各家论各家的辈分了。

裴氏本是豪门庶户,只因裴澹母凭子贵,得为常山王正妃,裴父成了太上皇刘启的亲家,才得赐了个“不更”的爵位,为二十等爵中的第四等,始得免充轮番退役之兵卒,离见官揖而不拜的“高爵”还差得远。

刘非得以“贤”为其王号,本就已位列诸侯王之首,全天下除了宫里那几位,也就唯有梁王刘武能仰仗亲叔父的身份与之并列,说刺耳点,待得太上皇薨逝,梁王刘武与天家间的血缘拘束不免会愈发淡薄,怕是再不能与刘非相提并论了。

不得不说,刘非的设法在这年代真真算得上开了然,倒也和他傲岸不羁的脾气有关,多是不太在乎世人目光的。

近年来,天子陛下虽鲜少再干与皇室实业的详细事件,然莫要忘了,皇室实业最大的分子却仍在少府手中,陛下才是真正的幕后大店主。

比方昔年广川王刘越和胶东王刘寄迎娶正妃时,恰是决计制止与手握重权的公卿将相联婚,只选素驰名誉却已无实权的世家大族。

清河王刘乘和常山王刘舜更是不提,两人的正妃皆是出身寒微,常山王妃裴澹好歹还算良家女,清河王妃公孙慧倒是出身匈奴的。

若非裴虎乃是常山王妃裴澹的胞弟,若非裴虎有军职在身,指不定刘非已让他完整“消逝”了。

齐山的夫人卫敷荣虽为帝师卫绾的远亲孙女,然因卫绾向来不涉政务,当今更已无甚实权在手,且卫氏后辈向来洁身自好,鲜少有与旁的权贵过从甚密者,故齐山迎娶卫氏女才无甚顾忌。

用天子刘彻的话来讲,刘非对于不如他的人,那鄙夷的态度就跟人看猴子似的,何曾会在乎猴子的设法?

当明天子声望甚隆且军权在握,刘非半点觊觎帝位的心机都不敢有,反是晓得要戒慎惊骇,唯恐有半点行差踏错,犯了天家忌讳,引发陛下的猜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