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1页/共3页]

在茫茫大海飞行这么些光阴,虽说沿途曾数度登岸休整,还是憋得快疯掉了。

玉米、番薯、土豆,皆是高产作物,且营养代价丰富,对发展环境的要求较低,若能在大汉遍及莳植,饶是将来遇着甚么大范围天灾,朝廷也必能从各地集结充沛的余粮赈灾,毫不会再呈现饿殍遍野的惨况。

到得去岁,为了让父母妻儿过上更好的日子,他就到琅琊船行应募,做了个领船出海的掌事。

汉廷大肆鼓吹此事,使得诸多世家大族和豪商富商皆是镇静不已,纷繁重新华书局采办刚刊印出的航道图,构造船队,招募人手,欲往北美淘金。

此番远航,将载运的捕奴队送到此地,不日便可领船队跟从海兵舰群返航,盖因那些捕奴队除却要替招募他们的世家大族捕奴,更要押着仆从淘金,起码要到明岁开春,那些世家大族才会再雇船队前来,收取所获,并替代部分人手。

孰料,在某支捕奴队从土著部落劫夺到的诸多物件中,许由瞧见了一尊黄金雕像,雕镂的女子,手持一株外型奇特的植物。

虽是招募人手,却不是去淘金,而是去捕奴的,盖因依美洲殖民公司公布的详细讯息,在那阿拉斯加半岛和育空河道域,皆遇着很多土著,只是未及查探,到底是因纽特人还是印第安人,总之为数浩繁。

天子刘彻身为穿越众,之以是不吝破钞大量的人力物力斥地通往美洲的新航道,最首要的目标本就不是为了淘金,乃至不是为了殖民,而是为了获得数类作物植株。

北海海军的分舰群之以是再度返航,非是急着将新航道开辟得更远,而是要更加详确的探勘水文、记录海象、定位岛屿、设置补给点,制止再如之前般,遇着卑劣海象且无处避险,凭白蒙受严峻丧失。

三百余艘海船,如果全搭载捕奴队,怕是不下三万众。

琅琊船行,本质上就是航运商团,只不过没有朝廷公府的核允,官方商贾若要建立商团,是不能以郡县为名号的,更不能挂“帝国”和“皇室”之类的字眼。

那位海军将官见得这些植株,惊得目瞪口呆,忍不住飚了脏话。

待得这条航道完整探勘完成,且沿途的补给点设置完美,或许北海海军会派小股舰队停止例行巡航,乃至是替官方船队护航,却不会再为此出动分舰群了,唯有持续开辟通往南美的航道,才会再度大肆返航。

接下来的事就简朴了,层层上报,没半日工夫,连东海海军的执掌仆射,伏波将军田怀都轰动了。

机遇,永久是留给做好筹办之人,如果无有筹办,饶是天赐良机,也极有能够错过,留下毕生之憾。

许由,琅琊船行的一个小小掌事,因功赐爵关内候,还得了个封号“玉黍”。

八月廿四,秋分。

琅琊船行,就是该郡最大的本土船行。

家赀巨亿的齐商们纷繁投入航运业,周氏刚好祖居琅琊郡,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与诸多本地商贾世家合办了琅琊船行,不吝重金购买东海海军汰换的船舰,乃至延揽到很多已退伍回籍的海军老兵。

许由是个实诚人,忙是向大店主解释,说自个带回的这些庄稼植株乃是好宝贝,若上报官府,必得重赏。

许由游移很久,终是决定暂不随之返航,而是领着船行的海员们,破钞大半个月的风景,将千余株庄稼皆是连根带泥的运到船上,才扬帆出海,驶上归程。

这些捕奴人可不似军中将士有军律拘束,都特么憋疯了,又不在大汉境内,管他是甚么因纽特人还是印第安人,但凡是瞧得畴昔娘们,从速抓几个来再说!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