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1页/共3页]

颠末春秋战国的千年战乱,中原君臣有种前提性反射,见到险要山脉就想构筑雄关边墙,在汉人看来,似旁遮普地区此等计谋要地,不囤驻重兵实在是不成思议的。

当今竟仍有外邦蛮夷敢犯我强汉?

刘彻陪着饮尽樽中酒,笑应道:“两位皇弟已呈回奏报,早已筹办安妥,万事皆如先前运营,就待本日。”

大行令亲身出使外邦,此乃大汉立朝七十余载未有之事,何况现下大汉是为四夷来朝的乱世,外邦使臣欲求见大行令都属不易,更遑论劳动大行令出使其国。

太常府文教司主掌天下文教,各级学府皆归其统辖,课目所用经籍亦是文教司编撰或核定的,划一后代编写大中小学课本的当局构造。

三伏休朝结束,再度临朝的天子刘彻当殿为张骞颁节,且赐了道圣旨,准他可衡量局势,与巽加王朝商谈及签订邦约。

固然,大汉若出兵征讨哀劳,必将支出不小代价,然相对的,哀劳更不敢主动和汉军作战,看看夜郎被大汉欺负很多狠,不也还是蜷在高原地带的深山密林中,不敢出山半步么?

天子刘彻闻之此事,不由发笑,怀着满满的恶兴趣特地颁下圣谕,准允此事。

真正使得群臣惊诧的,乃太常卿刘买当殿宣读的那道征讨檄文,将被汉军挞伐的工具,恰是那巽加王朝。

至于那征讨檄文所述,巽加王朝发兵挑衅,扰乱汉军甚么的,群臣只觉随便听听就好,也不信赖远隔万水千山的巽加王朝真会闲得没事出兵犯汉,怕是陛下为了师出驰名,随便让太常卿写给大汉百姓看的。

此为后话,临时不提。

若哀劳出兵,遭了汉军重创,指不定大汉就会顺势反攻,到时哀劳那里还抵抗得住?

或许是因其身毒霸主的职位,使得巽加王朝从未忧心内奸来犯,巽加人不但落空了对外扩大的欲望,亦不再晓得戒慎惊骇。

汉七十四年,玄月初九。

虎贲卫身为大汉最精锐的骑营,赫赫威名早已远播四夷,涓滴不下细柳骑营,此番保护张骞前去夫甘都卢,滇国和哀劳可都不敢借道,让这支汉军穿越本国要地。

梁王父子在大汉文人圈子还是很有申明的,此篇大赋形制的檄文又是文华彰然,且以邸报发往各郡县官府,向大汉臣民张榜公布,更在长安周报的头版刊载,一时候激发文士追捧,百姓歌颂。

朝堂之上无愚人,大汉君臣皆对其中猫腻是心知肚明,只是没人会不见机的出言挑破,然被蒙在鼓里的老百姓们却真信觉得真。

旁遮普,意即五条河川流经之地,亦是印度河道域的泛称,是两百多年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挞伐身毒诸国的踏板和桥头堡。

待得哀劳君臣醒过神来,却也只能摸摸鼻子,吃下这哑巴亏。

官方群情激奋,得知朝廷已挥师远征,在翘首瞻仰捷报传来之余,亦对巽加人恨得咬牙切齿,乃至今后多量身毒仆从被押回汉境后,汉人对他们比过往的外族仆从更加鄙夷和残暴。

不得不说,这群老狐狸们猜准了七八分,归正撰写檄文的刘买也不太晓得巽加人到底如何获咎了天子陛下,纯粹是卫尉公孙贺帮着胡编滥造,加上刘买本身的文采,用非常富丽的辞藻形塑出巽加人傲慢笨拙的形象。

刘彻自是看过那檄文,确是文饰斐然的上好大赋,且将巽加人骂得极其痛快,只是大多都离开实际了,骗骗当今的大汉臣民还行,后代史家只怕是会为巽加人“昭雪”的,想到先人要为是否点窜课本而争辩不休,刘彻就觉风趣得紧。

朝臣们真真听愣了,闹不清陛下和三公九卿这是要何为,然他们好歹是久居朝堂的老狐狸,稍作思考便是反应过来,不过是要以战逼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