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1页/共3页]

高祖刘邦曾明言,异姓不得再为诸侯王,故东瓯王和闽越王皆只能赐爵列候,位秩同于刘氏列候,居异姓列候之上。

过往欧贞鸣和邹馀善为外邦藩王时,大汉群臣可不敢与之多来往,免得犯了忌讳,现下他们成为大汉列候,可就没了那些顾虑。

每岁正月皆是天子最繁忙的时节,今岁更是如此。

大汉天子刘彻故作难堪,但“抵不住”两位藩王苦苦要求,文武百官齐声劝谏,也就顺势允了。

群臣皆是讶然,对陛下的用人颇是摸不着脑筋。

长脸,太长脸了!

刘彻觉着若也将之斥逐过分可惜,大汉连胡骑和羌骑都可收编,这四万马队也该归入旗下。

欧贞鸣和邹馀善想着今后也会常住都城,与这些位高权重的“地头蛇”搞好干系大有好处,自也笑面迎人,来者不拒,乃至应下了数位重臣的邀约,筹算寻休沐之日过府饮宴。

刘彻自不会向群臣多作解释,这两个皆是闻名后代的大牛人,若连两个归化的外邦都城都打理不好,今后也就别想再获得刘彻重用了。

天子开大朝,于未央正殿受百官朝拜,万邦朝贺。

别觉得汉军将士好忽悠,甘心为国为民抛头颅撒热血的意志确切有,但那是在社稷危急存亡之际才会发作出来的,若想让他们玩命去开疆拓土,挞伐外族,那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买命钱才行。

戋戋燕徙喜宴,便得赵王登门道贺,诸位亲王送了贺礼,这得是多大的脸面?

赵王刘彭祖更亲身登门,并代表诸位亲王奉上贺礼,国舅田胜和大行令府上的嗣子窦宪亦登门来贺,这实在教欧贞鸣和邹馀善受宠若惊。

刘彻又是谕令登殿插手大朝会的中尉张汤,着他从中尉府抽调得力的部下,出任两县的县尉,乃至调派大量吏卒。

依常例,大多列候都必须常住其封邑,无天子诏令不得随便出封邑,更不成随便入京。

汉六十八年,正朔。

归附大汉没甚么不好的,有吃有穿,有精美兵械,有丰富粮饷。

因着今岁正月入京朝贺的世家浩繁,故而两位新晋列候的燕徙宴场面昌大,尤是江南各郡县的世家大族多是由家主亲身登门道贺。

主父偃则不似司马谈那种纯实际派,既是信奉大一统学说,就该多多实际,积累实务经历,去指导外邦归化恰是最好的机遇。

刘彻不是列席朝会,便是召见各位封疆大吏和刘氏贵爵,还得考虑诸越之事,宫里更有个怀着身孕的婆娘要哄着,真真忙得是昏入夜地。

毕竟另有大汉西南边另有夜郎,滇国和哀劳,另有后代东南亚那些矮黑人,岭南不成能不屯驻兵力的。

四万马队,还是没有领地属民的孤军,就似无根浮萍,造反?

天子刘彻却为两位列候开了惯例,允其可常住京师,并可将家中亲眷乃至麾下僚属皆迁来长安安设。

至于担忧两大骑营建反,那就太好笑了。

韩安国的太中大夫替他保存,温鹿县令乃兼任,让他领两份秩俸,若这都不乐意,不睬解天子的良苦用心,好生替朝廷办差,那也就该弃用了。

整编完成后,两个骑营皆临时在合浦安营屯驻,等候停止全部换装,改换的盔甲兵械虽不比屯驻京畿的五大骑营般精美,但皆同于胡骑和羌骑。

两位列候可收封邑属民租赋,但不得设官治政,商税也仅能依呼应比例收取,朝廷的大农府会抽取大头,两位列候亦不得另行加征。

因此刘彻让欧贞鸣和邹馀善向联军将士公布最后的王令,让他们今后接管大将军郅都调派。

家中亲眷也纷繁通过大汉邮驿传来家书,皆已获得军眷虐待,由官吏帮着迁徙安设,在豫章郡治南昌周边定居,分的官田皆在彭泽之畔,是大片泥土肥饶的上好良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