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1页/共3页]

诸位亲王虽未获得太皇太后准允访问,却也入了长乐宫,在外殿等待。

太皇太后松了口气,脸上暴露欣喜的含笑,她晓得自家孙儿向来取信,更不会妄言欺诈她。

待过得年节,小刘沐就已虚年五岁,已到得醒事的年事,虽尚未能了解灭亡的意味,却也晓得曾祖母害了病,且病得很重很重。

刘彻由衷道:“祖母放心,舅祖父识时务,知进退,近年不但对孙儿多有搀扶,更助朝廷兵不血刃处理朝鲜,立下大功,孙儿皆是记在心上的。”

或许医官能从医书中找出为刘启减缓恶疾的体例,然对于太皇太后这“寿元将近”的年老之人,却如何能向老天“再借五百年”?

阿娇点点头,便是牵着小刘沐,又替他提着一大包裹的“宝贝”,缓缓入了内寝。

天子刘彻虽派太医官为自家皇祖母尽力诊治,然心下也知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他这穿越众或许能替人“改命”,却不成能“逆天”的,依史籍记录,太皇太后恰是崩殂于今岁。

后代史家皆觉得窦太后擅权专政,然她又做错过火么?

太皇太后害病后便早有叮嘱,为免小刘沐染了病气,不让刘彻和阿娇将他带来问安,更别说让他在侧侍疾了。

刘彻无法道:“祖母莫非还是心存顾虑么?”

此时虽已入夜,但也顾不过来会否扰了皇祖母歇息,白叟家睡的时候够长了,若再不趁复苏时叮嘱几句,谁晓得再次阖上眼睑时,是否会就此长睡不醒。

不敢说是这双手撑起大汉的脊梁,但若少了这双手,某处脊柱怕是要弯的。

也恰是这双手,将老爹刘启推上储君之位,又扶他坐稳了帝位,频频出面为他撑腰,稳定政局。

她从未自怨自艾,学宫规仪态,数十载夜夜反躬自省,唯恐有失礼之举,学问文断字,数十载苦读经史子集未曾释卷。

太皇太后轻笑道:“倒是不至于此,只是窦氏获咎过太多人,祖母若在,还可庇佑母族,祖母如果去,就得靠你父子二人照顾,倒不如早早激流勇退,不再掺杂朝堂之事为好。”

然今岁她怕是熬不畴昔了,未入冬月便是病倒,沉疴病榻月余,病情不但不见半分好转,且多是整天昏睡,鲜少见得醒转。

她出身寒微又如何?

太皇太后更是个豁达之人,偶尔醒转时,见得榻旁侍疾的后代面色哀戚,反是频频出言欣喜。

趁着尚复苏时,太皇太后让后代先去侧殿梳洗安息,且摒退了宫人,独留下天子刘彻这孙儿。

是夜,大行令窦浚入宫觐见,聆听太皇太后数句劝戒叮咛,阳信公主和南宫公主便也闻讯赶来,虚年将满十三的泰安公主更是直接从太寿宫与长乐宫相连的廊道疾走而来。

做宫女时,她经心折侍朱紫;做妃嫔时,她经心哺育后代;做皇后时,她经心母范天下;做太后时,她经心帮手新帝;做太皇太后时,她欣然放权,放心幽居深宫,含饴弄孙保养天年,再未过问朝政。

“皇祖母,孙儿在呢。”

刘彻自是顺从,步出内寝,着宫人宣召窦浚前来长信宫。

刘彻不由喟然长叹,只怕皇祖母确是熬不过这道坎了。

皇祖母的意义,不过是让窦氏垂垂阔别权势争斗,在太上皇老爹和他这天子尚能庇护他们时,趁早“安然下桩”,免得今后惹了后继之君的顾忌,被过往获咎的诸多世家权贵落井下石。

青鸾临尘七十载,母范天下四十年,相夫教子,匡扶社稷,向来尚俭爱民,帝后之贤有出其右者乎?

皇后阿娇亦是闻讯赶来,更带上了小刘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