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1页/共3页]

国库将有大笔田税入账,官方的棉花买卖中能征收的商税也是可预感的,大农令东郭咸阳终是松了口气,好歹是挺过了手头最紧的光阴。

然大额买卖若不消金锭结算,一车车的大钱得数到何年何月,何况也不好存放。

今后若出个昏君,让少府钱庄开足马力印纸钞,大汉可不就完整玩完了?

当目前廷着大农府创办中心钱庄,发行那甚么金票,如果如过往那每张“万钱”面值的国库券,天然是便利很多。

货币乃悠关社稷的大事,金融游戏更不是随便能玩的,一拍脑袋就决定用纸币代替铜钱乃至金银的穿越众,不是脑残就是金手指开大了。

幸亏去岁大农府因钱紧,从黄金储备调用二十万金后,卖力为朝廷铸币的少府诸冶监停息向市道投放新铸大钱,现在大农府尽数弥补完亏空,少府的储下的大钱便可投放出去了。

何况大汉立朝后,为包管市道的货币畅通量,是答应官方私铸货币的。

此举除倒是想拍天子陛上马屁,也确是有实际需求,跟着买卖愈发昌隆,四大商团皆是日进斗金,尤是运营百货贩售的清河百货,遍及各郡县的铺面每日流水数以亿计。

少府钱庄就划一私家银行,纸币发行如何能够让其卖力?

昔年刘彻之以是创设少府钱庄,也是有着这方面考量的。

既是嫌费事,又觉风险太大,到时账目对不上,怎的向店主交代,难不成还得自个出赀弥补亏空么?

大汉天子刘彻颁旨,着大农府设立中心钱庄,今后将适时发行可通兑黄金的纸质凭据,名曰金票。

待得大汉商贾乃至平常百姓风俗利用金票,到时再慢慢推出更小面值的票据,可通兑铜钱的“钱票”,便可垂垂过渡到真正意义的纸币。

中心钱庄的府司和金库亦设在中心官署,却在大农府署外独立开府,便利其他五府官员进驻羁系。

刘彻召了江都王刘非入宫,筹算用这批铸钱向皇室实业换批黄金,运往少府在各地的分钱庄存放。

毕竟是大汉诸多世家大族的“合伙企业”,无庸置疑的家大业大,若按平价采办力预算市值,后代甚么微软,甚么苹果,跟当今的皇室实业比的确弱爆了。

大农丞孔仅将兼任中心钱庄钱监,卖力筹办此事。

当时因顾及朝廷的面子和制止保守官僚反弹,又由皇室实业宣布,将以每年贬值五厘的代价耐久向权贵们采办国库券,大农府则暗中与皇室实业商定,待今后国库红利较多时,便会从皇室实业手中回购。

然刘彻却另有策画,单一商家持有大量国债,此等先例不能开,免得后代不肖子孙不知轻重,搞出滥发国债的破事来。

旁的商贾和百姓闻得此事,多还是采取张望的态度,想等些时候再看看,近幼年府钱庄倒是垂垂被大汉百姓接管了,若那金票真能在少府钱庄内通兑黄金,商贾和百姓倒也不难接管。

诶~~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有步调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故正如刘彻这策划者预感,那每岁贬值五厘的国库券,他们多是没早早卖给皇室实业的。

塬南邑的那些精华地段,刘彻若真想划给少府,实是不需支出赀财的,然他还是让少府卿陈煌从各郡县的诸多财产中筹措出数十万金,送入国库预购地契,就是为让少府财产与大农府乃至朝廷逐步脱钩。

权贵们又不蠢,近年多是连续将那国库券卖给了皇室实业。

诏令颁下,少府钱庄自是最早呼应,在各郡县的钱庄外尽皆公告,可停止金票通兑。

刘彻颇是无法,只得添着脸从阿娇名下的长秋基金调用了巨赀,以解燃眉之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