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1页/共3页]

换后代的说法,公孙歂这仰光太守,就是带着义渠骑营的两万将士去替汉商做保安的,顺带做些后勤事情,多余的事尽量少做,免很多做多错。

尤是与汉商来往密切的大胡商,背后多有本国大贵族撑腰,买卖做得很大,又因名誉杰出,常常能从汉商处获得更加便宜的货色,乃至能偶尔赊赊账,故身家愈发丰富,在本国交友更多权贵乃至大肆官商勾搭,端是权势庞大。

张骞本就是广结善缘的活泛人,又向来与公孙贺交好,两人曾同为太子庶子,太子中庶子,后又皆迎娶公主,成了连襟,故对其叔父公孙歂自是熟谙,虽谈不上甚么私交,但相处还是非常和谐的。

要组建新的骑营颇是耗时,公孙歂倒是先行赶往仰光,被征调的将士则会在连续完成整编后,逐批遣往仰光由公孙歂统御。

饶是如此,这些大胡商入得汉境还是诚恳得紧,盖因不但有“虽远必诛”的汉军,亦有“虽远必罚”的汉律。

在“三座大山”的强力震慑下,绝对无人敢心生觊觎,更无人敢企图分一杯羹。

然如果诚恳本分的汉商,在境外被化外蛮夷无端羁押劫夺,汉军倒是会尽量出兵挽救,不过这类汉商为数未几,盖因汉商们早是学聪明了,向四大商团学会了找“境外代理商”,鲜少会为省下少量赀财等闲以身犯险。

跟着大汉的对外贸易量愈发庞大,各行各业的汉商在四大商团的引领下,垂垂构造成各种情势的商会构造,同一制定货色代价,汇集国表里市场谍报,调剂工贸易内部胶葛。

因大汉与巽加王朝已定立邦约,且已大抵完工的仰光城会囤驻重兵,故将来大汉海军将不必再如过往般发兵动众,每岁会由北海,东海,南海三大海军轮番抽调三百艘战舰前来仰光军港囤驻,分拨成诸多舰群卖力远洋巡航庇护汉商船队,羁系安达曼群岛的罂粟莳植乃至向外邦贩运鸦片。

筑城的用度虽是很多,然若商贸真是昌隆,朝廷今后所能收取的商税绝对会远超本日的筑城开消。

此乃首任仰光太守公孙歂总结出的心得,亦是为厥后的历任仰光太守谨守推行的至理名言,此乃后话,临时不提。

胡商别说在汉境内杀人放火,就仅是偷税漏税,即便逃回本国,大汉的税吏都会上报官府,赏格通缉,乃至发公文让其地点邦交出人来。

倒不是说鸦片贸易成了大汉海军的“独弟子意”,太尉府,大农府乃起码府皆从中收取巨额红利,卖力派官羁系的御史府和廷尉府也会分润很多,作为其府署的官员福利和公事支出,便连卖力“揽客”和“倾销”的大行府,也是在鸦片贸易中具有不小份例的。

正因如此,在仰光城创办商店就愈显首要,将之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和据点,既为汉商省却将货色贩运到境外的大量时候,更让财贿交割更加安然便当,毕竟城内有驻军,有钱庄,足以保汉商全面。

虽说一郡太守是为封疆大吏,然即便是大汉境内的边郡,郡太守及都尉所能调派的也仅是该郡府兵,若无圣旨和虎符,也是难以变更囤驻本地的边军将士。

城内的坊市虽只是划出呼应地块,却已被四大商团为首的汉商们抢购一空,正在兴建大量的商店,虽说朝廷不准随便兴建大型工坊,但若想在此地做买卖,没铺面可就上不得台面了。

若硬是不交人,汉军便会悍然出兵,越境抓捕。

“太守只须管好陆上诸事和民用的海陆船埠,若无需求切莫踏足军港,更切勿过问海军军务,定时按量为海军将士供应所需补给便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