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1页/共3页]

别看景帝脸上笑意盈盈,实在贰心中恨不得这十余万郡兵尽早回归本郡。数月以来,函谷关独一八千虎贲卫和一千羽林卫驻守,如果梁王刘武造反,关中虽自保无虞,但兵力空虚的弘农等四郡,压根毫无抵挡之力。

袁盎会心,忙解释道:“太农令无需担忧,京畿各郡已募集了数万赎刑仆从,不曰便可押送至边郡,构筑房舍,正定阡陌,开挖水沟,想来入冬前便足以安设百万移民。”

袁盎暗自苦笑不已,这暂缓实施征募百姓的决定,乃是天子暗里议定的,现在却明知故问,明显是想让他来背黑锅。贰心中固然腹诽不已,却也只得无法的接过话头,起家道:“臣觉得可缓行,现在秋收期近,百姓们尚忙于稼穑,迟误不得。”

景帝中元二年七月中旬,设朔方,五原,云中及西河四郡,辖河朔之地,觉得边郡,抗击匈奴。

但是景帝很快便准奏,公布诏令,要求各府司尽速考核抽调官吏。大量出身寒微的官吏纷繁被“保举”上来,颠末中心官署的严格审议,敏捷发放调令,马上到差。

曹栾苦笑着哀告道:“丞相如有定计,还请尽早示下。太农掌管天下赋税,这百万移民触及诸多粮草和花消,若不早些筹划,怕到时本府属官无所适从啊!”

太农令曹栾闻言,紧忙起家反对道:“陛下,臣觉得丞相之言差矣。现在已然入秋,西北边郡本乃苦寒之地,如果不尽早移民筑室,待到夏季降雪,近百万移民怕是无屋舍避寒啊?如果待得来岁,雪化转暖再行迁徙,更是迟误春耕,累年无收,岂不是空耗粮草数百万石?”

诏令一出,除了身在云中的郅都按部就班的持续整肃边务外,尚在逃送西羌战俘的史惕,身处长安的秦勇,尽皆稍事安排后,仓猝带领各自亲卫,马上北上到差。而李广则带着三万细柳精骑先奔赴正西长城关隘,和太尉窦婴交代边军。

“臣拜见陛下!”曹栾仓猝入内,一揖到地。

三郡残剩的边军尽皆将驻地前移,进驻到本来匈奴人放牧的大草原上。诸多新筑塞城如同雨后春笋般敏捷建成,各部边军临时实施“入粟塞下”,将大量的粮草运往边塞储存,以便守边备塞,旨在为边地军士供应充沛的后勤补给。但这并不是长远之计,且极其劳民伤财。

窦婴仓猝起家离席,躬身道:“臣近曰方才抵京,尚不明究里,不敢妄言。”

景帝摆摆手,直入主题道:“无需多礼,连夜召你来此,只因刚才接到奏报,骁骑将军秦勇领着十余万郡兵已抵上郡。将士们立下大功,本应重赏。朕已命少府提取三亿钱,曹卿再从国库调拨两亿钱,凑足五亿之数,再多置美酒肉食,着人运至上郡犒赏将士。”

景帝倒没在乎窦婴的表情,而是转向丞相袁盎,复又问道:“丞相觉得如何?”

群臣纷繁应诺,心中晓得陛下不想再见商征募百姓之事,也便没有拥戴曹栾。毕竟除了太农府和丞相府的属官,这募民屯田的事和其他朝臣也没多大干系。有这闲工夫,倒不如保举几个自家的子侄,在内郡诸多出缺的官职上占些位置。

如此各种,让窦婴成为了大汉建国以来最为弱势的太尉。不管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军中,已无任何臂助。特别是当秦勇和李广连续从他手中接掌虎符,现在的窦婴手中独一太尉的印绶,却没有任何的调兵虎符,虽仍位列三公,却已是驰名无实。最可悲的,是他还不敢上表请辞,如果此时脱下这身官衣,恐怕便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景帝和群臣也默契的同时失忆,仿佛窦婴从未率军出征普通。很明显,窦婴此番出征的各种所作所为,让朝堂内的各个派系尽皆对他存了几份猜忌,却又碍于他的特别身份,不便妄动,都存了静观其变的心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