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闷闷不乐地回到房中,躺到床上生闷气。袭人晓得为甚么,想逗他高兴,他却更加烦恼,泪珠儿直滚。他越想越觉人生无聊,忍不住放声大哭。哭了一会儿,下床来到案边,写下一个偈子:

二十一日,就在贾母院中搭起小戏台,定了一班小戏,昆山腔、弋阳腔都能唱。在贾母的上房里摆几桌酒菜,都是自家娘儿们,没有一个外客。宝玉不见黛玉,到她房中找。黛玉歪在炕上。宝玉说:“起来用饭去。你爱看哪一出,我给你点。”黛玉说:“你有这情意,就该给我叫一班戏,我不奇怪去叨光。”宝玉说:“这有甚么难,你过生日也如许办,也叫他们沾我们的光。”

贾母叫来世人,只见一个小寺人拿着一个白纱灯,上面写有一条灯谜,说是贵妃娘娘作的谜,让众蜜斯猜,暗中写好封上,请娘娘亲身看对不对。别的,每人再作一谜,让娘娘猜。宝玉见灯上是一首七言绝句,当即猜出来,却用心假装猜不出的模样。大家猜了,写在纸上封好,交与寺人。每人又作一谜,工楷誊好,挂在灯上。早晨,寺人又来了,说:“娘娘作的灯谜,除二蜜斯和三爷,都猜对了。蜜斯们作的谜,娘娘也猜了。”说着,把元春写的答案拿出来,也有猜对的,也有猜错的。接着,他向猜对元春的谜的姊妹发了犒赏。迎春以为是玩耍,并不在乎。贾环心中却不是滋味。寺人又说:“三爷作的不通,娘娘猜不着,叫我问三爷是甚么。”世人看时,写的是: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安身境。

宝钗要过生日,贾母爱好宝钗的慎重,又是她来后的第一个生日,就拿出私房银子二十两,让凤姐儿预备酒、戏。凤姐儿打趣说:“老祖宗给孩子们做生日,不管如何,谁还敢争?找出这二十两霉烂的银子,意义还是叫我们赔上,只是扳连我们。谁不是你白叟家的后代?莫非将来只要宝兄弟顶你上五台山?这是够酒的?够戏的?”满屋人都笑起来。贾母笑骂:“我也算会说话的,如何说不过这猴儿?你婆婆也不敢跟我顶撞,你就跟我‘邦’啊‘邦’的。”“我婆婆也是一样疼宝玉。我也没处伸冤。”当晚,大师来跟贾母道晚安,贾母问宝钗爱听甚么戏,爱吃甚么东西?宝钗知贾母爱热烈,爱吃甜烂的东西,就按贾母常日喜好的说了。次日,大家都给宝钗送去贺礼。

黛玉见宝玉判定拜别,怕他想不开,来看动静。见了宝玉的偈、曲,不觉好笑又可叹,就拿去与湘云看;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那曲子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说完,他暗中把答案奉告宝玉。宝玉会心,又悄悄奉告贾母。贾母就说:“是砚台。”贾政就献上贺礼。接着,他又一一猜了后代们作的谜,感觉似有所指,心中悲惨,只是低头深思。贾母觉得他为公事劳累,就让他归去安息。他强打精力向贾母敬了酒,回到房中,更觉凄婉。

这一天,宝玉闷在房中,或看书解闷,或胡涂乱抹,也不使唤世人,只叫四儿使唤。到了早晨,喝了几杯酒,一人对灯,更觉败兴。他既怕此次今后,她们越来越劝他,又拿不出少爷的架子镇住她们,就只当她们死了。他命四儿烹茶,拿出庄子的《南华经》,读到外篇《胠箧》一则,似有所悟,趁着酒兴提笔今后续,宣称要焚“花”散“麝”,粉碎宝钗的仙颜,灰灭黛玉的灵魂,方消心中气。写完,掷笔睡下,天明醒来,见袭人和衣睡在被上。他早把明天的事忘到脑后,推袭人说:“起来好好睡,谨慎冻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