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名叫林海,字如海,本是前科的探花,姑苏人氏。他祖上也曾为侯,世袭到他父亲,他便由科举出身。他年已四十,仅正妻贾氏生有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伉俪俩爱如掌上明珠,以是固然是女儿,也当作儿子养,请来先生教她读书。黛玉年幼,身材又弱,功课不限多少,以是雨村教起来格外省力。过了一年多,贾氏夫人俄然得病身亡。黛玉奉养母亲,守礼尽孝,大病一场。雨村无事,每当气候阴沉,就到内里玩耍。这天他来到郊野,见一山环水绕处,有座败落的古刹,匾额上题“智通寺”,门两旁的春联为:

姑苏城的阊门,是人间最繁华风骚的处所。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上有条仁清巷,巷里有座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官人,姓甄名费字士隐,娶妻封氏,脾气贤淑。家中虽不是多富,在这一带也是第一家。他生性澹泊,不求功名,每天观花种竹、喝酒作诗,倒也神仙般欢愉。美中不敷的是,老伉俪年近半百,没有儿子,只一个女儿,名叫英莲,年方三岁。

士隐迎上去问:“你说些甚么,只闻声‘好了,好了’?”道人笑着说:“你能听到‘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世上万般事,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要不了,就不好;想要好,就是了。我这歌儿就叫《好了歌》。”士隐已大彻大悟,说:“我把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如何?”道人笑着说:“你就解解看。”士隐说:

工夫敏捷,转眼又是元宵节。早晨,士隐让家人霍启抱英莲去看花灯。霍启要解小便,把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返来时不见了蜜斯,急得寻了半夜,不见影踪,吓得逃往本土。士隐佳耦忙差人四下寻觅,没有一点儿消息。老伉俪几近哭死,接踵得病,卧床不起。三月十五日,葫芦庙的和尚炸祭神的供品,不谨慎泼了油锅,引发大火,把一条街烧得火焰山普通。甄家首当其冲,烧成一堆碎砖烂瓦,万幸老佳耦和家人都逃得性命,士隐佳耦就住到乡间田庄上。恰好这年闹灾荒,盗贼蜂起,田庄也难安身,士隐只得把地步变卖了,带上两个丫环,投奔岳父家去。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他岳父名叫封肃。士隐把银子交给他,托他代买些房产地盘。这老儿竟从中剥削很多,只给半子些薄地破屋。士隐是读书人,不懂庄稼心机,过不上一二年,越来越穷。封肃就人前人后说他好吃懒做,不会过日子。士隐贫病交集,垂垂不想活了。这天,他拄着拐杖到街上散心,忽见一个跛道人,脚蹬烂草鞋,身穿破道袍,如疯如狂地唱着:

士隐在书房备了一席酒,来请雨村,刚巧听到,笑着说:“雨村兄的抱负不凡!”雨村忙说:“不敢!不过偶吟前人诗句,承蒙过奖。”士隐说:“彻夜是团聚节,尊兄投止庙中,不免孤单,请兄到敝斋小酌。”雨村也不推让,与士隐同到甄家书房。二人落座,先是细斟慢饮,垂垂谈至兴浓,就换上大杯喝起来。雨村乘着酒兴,说出弘远抱负,哀叹只因无钱,不能进京求功名。士隐当即命小童封五十两银子,取两套棉衣,帮助他进京赴试。雨村谢了,二人直饮到半夜方散。士隐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想起该给雨村写封手札,到都城也好投个官宦人家临时安身,便让小童去请雨村。小童返来讲:“和尚说,贾爷五更已进京去了,留下话让和尚传达对甄爷的敬意。”士隐也就作罢。

古今将相今安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无才可去补彼苍,枉入尘凡若许年。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