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久违的胜利[第2页/共2页]

现在,这一个回旋在京畿百姓头上长达二三十年的恶梦终究被方原遣散,百姓如何不驰驱相告,欢庆胜利?

除了摄政王世子方和不必册封爵位,方原的儿子方信封为亲王。女儿方沐、方瑜尽数封为了公主。

说到底,统统都是袁崇焕、关宁军咎由自取。一支被城墙之上的百姓用石头砸的军队,另有脸说接受天大的委曲,这才是最大的笑话!

他又令人前去皮岛传令,只留下赵全忠的两万马队在皮岛驻守。

现在方原主政,固然对百官的羁系要比崇祯严很多,也逼捐过银子。但逼捐银子总归是一锤子买卖,交出了一半家财,还留了一半。现在大明的财务环境非常杰出,方原又不会每年来逼捐。

之前的长城防地是千疮百孔,鞑子兵随时能够入关进入京畿来劫夺,明军倒是无能为力。京畿的百姓是朝不保夕,随时能够面对鞑子兵的屠刀。乃至在方原进入京畿前,京畿地区还遭受过永平、遵化两场大搏斗。

费心操心的事全担在方原的肩上,做出的政绩却由两人平分功绩,何乐而不为?!若在他之前主政之时,能有方原这类人在替他分担,他也不至于常常暴怒,动辄滥杀官员,在宦海传播着暴君之名。

其二,就是整编晋军、关宁军的事情。

何况方原主政,对外战役连战连捷,这些官员再不消担忧脑袋会不会被砍。只要能重视吃相,没有逼得百姓来告状,方原也不会因军政事件迁怒官员。这一个个大学士,尚书、侍郎的官位总算是坐稳了。

主道两边的百姓见方原的王驾颠末,齐齐下跪,一同高呼。

为了安抚二人的情感,周遇吉还是担负北部军区的副司令,兼兵部左侍郎。而吴三桂免除了蓟镇总兵之职,转而加了个征南将军的封号。这个征南将军就是杂牌封号,并没有任何权力。

其一是将之前反对方原的史可法、黄道周二人,安排了合适的去处。史可法既然是大明忠臣,方原就派他去了陕西,担负陕西巡抚,专职卖力陕甘宁疆等地的安抚事情。史可法是不是能臣,干臣,有没有本钱一向和方原号令,拿出实干政绩来发言,而不是空谈。

他独一的但愿,就是保住吴家满门的性命,好好的过日子了吧!

方原向崇祯汇报了辽西大捷的战报,也照实的奉告了与满清和谈的内容,满清的和谈国书也会在日内送至都城。

袁崇焕被活剐时,都城百姓争食其肉,岂因都城的百姓满是愚民?若关宁军但有一点担负,真的尽了尽力与满清血战过,百姓岂会争食袁崇焕的肉?!

崇祯勤政了十几年,不过是为了光复辽土,成为大明复兴之主。这一目标,在崇祯本人在朝时没有做到,却在方原在朝时做到了。固然和崇祯没有太大干系,但在史乘上,政绩必定还是要算在他这个做天子的头上。

这些朝廷官员在崇祯主政时,常常因为满清、流寇之乱是朝不保夕,随时担忧头上的脑袋还在不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