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圆如玉盘的团聚月,世人也都欢畅极了。
除此以外,另有一道麻辣蟹肉煲,是李七巧新揣摩出来的菜品。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民气神愉悦。
天上明月正当时。
丰苗跑过来鼓掌道,“嘿嘿,那恰好,本来中秋节一过,我就要下南洋了,明晚大师如果聚在一起,也便利我提早收点川资!”
每人面前一个小铜锅。
“走,我们畴昔帮二嫂洗螃蟹,切果子去。”
小糯宝也一个鲤鱼打挺,从娘的咯吱窝里,嗖地秃噜下来。
而下一刻,一个高大的身影,就呈现在了西城城门前,身后还带了满满一大箱礼品……
吴青也冲动搓手,“是啊,每年就这一个团聚节,可算没有错过此月,愿家家户户都能团聚。”
小冬哥儿穿戴开裆裤,蹲在蟹笼前看了个新奇,小手拨来弄去,嘴里还奶唧唧喊着“大蜘蛛”。
萧老夫人用力点头,看了看一脸萌样的小胖丫,又看了看行正坐端的丰景、满眼机警的丰苗,心中更加认同这个观点。
到了第二天晨起,李七巧早早就带上郑嬷嬷,去东、西两市遴选最新奇的生果、菜肉。
长廊外,男人们也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
眼下,那些造反之军已成瓮中之鳖。
李七巧抻脖子笑,“甚么思不思蜀的,这里也是您二位的家啊,今后您就等着吧,我还能变着花腔给大师做新菜呢。”
每只河蟹子都比巴掌还大,还耀武扬威地举着钳子,新鲜极了!
她已经美滋滋,开端提早点菜了,“萧哥哥说甚么霉豆腐,归正我要吃螃蟹宴,二嫂给做!”
“也许,就是被她阿谁姨娘给教坏了,这么看,就算生在金窝内里,但也架不住后天的言传身教差劲啊。”
不到中午前,整整五大蟹笼,就被两个脚夫,从划子埠送到了姜府。
别看姜家生善于乡野。
凡是她曾有一次复苏过,都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境地。
是啊。
丰景和丰苗从速跑去“救援”,捂着他被夹肿的大拇指,俩小叔叔一个忧愁,一个叉腰嘎嘎乐。
许是祖孙俩心有灵犀,别的一边,萧兰衣没能买成的螃蟹,让萧老太太给买了。
“得了,让她们唠去吧,几天不见就如隔三秋似的。我们也别做甩手掌柜,厨房里二嫂一小我可忙不过来。”丰泽看了一圈,就指了指弟弟们。
不过虽无月色,但晚宴还是要摆的,世人都没被败了兴趣。
“我们两个故乡伙,真是太有口福了,如果还在咱村里,上哪儿吃这么好的下酒菜?连我这个没读过书的人,这下也算晓得,啥叫乐不思蜀了。”村长不断感慨。
“听我家萧兔崽子说,那李家女人又来闹你们家了?好好的出世在书香世家,如何会养的这么没皮没脸,当真是笑话一个。”萧老太皱眉。
小糯宝也巴巴看着玉轮,高兴中却有一点点遗憾,如果爹爹也在,那就是真“美满”了。
看他这臭屁小样,院子里,也发作了开朗的笑声。
现在想来看看,这李清萍走的每一步,都是至昏的昏招。
甚么清蒸螃蟹、油炸蟹块、蟹粉酥,每一样都盛在月影色的花盘子里,的确色香味俱全。
还满是最不入流的手腕。
前厅里,妇人们的笑声不竭。
小铜锅里,有切成几半的蟹肉块、切生长条的土豆条、油光光的豆腐皮、鲜嫩的白蘑菇,再加上满满两大勺子的辣子,煮在一起,又辣又香。
姜家在院子里,摆了整整两桌,摆满了果子、月饼,另有螃蟹宴。
村长和老李头更是吃到脸颊爆红,咽下两口蟹肉,就要就一口小酒,然后再“斯哈”一声。
李七巧也是手巧,用了十八般技艺,把螃蟹都快做出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