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干卿底[第1页/共2页]

草长莺飞的三月到春暖花开的四月,短短一个月,夜十一对上谢皇后一役,全胜。

接下来的,便再渐渐从中窜改寻求转机。

典故里说,李璟写完《摊破浣溪沙》,见冯延巳写的《谒金门?风乍起》,便讽刺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也”,冯延巳风趣回击说不及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而后便成绩了干卿底事这一成语。

红夷子年过半百,仅收了一名关门弟子,且还是女弟子,姓殷名掠空,实在是一个男儿的名讳。

旁人不知何因,皆伸谢皇后贤能慈悲,对她这个外甥女非常爱好,阖府高低皆这般以为,仅夜十一与静国公不觉得然。

英南候见嫡长女竟与一个小女娃儿抠起气,便是深知是因昔日葭宁长公主与皇后闺女姑嫂不睦所积下的旧结,他也深深没法苟同:

固然殷掠空在家中,也自小是被当作男儿养的。

阿茫去探听返来后道:“说是英南候昨儿一早便递了牌子,午后便让皇后娘娘宣见进宫,一个时候摆布,方将出宫。”

“父亲放心,女儿明白,更时候服膺取呢。”

英南候是她父亲,英南候府更是支撑她在中宫安稳的一大助力,她自没有不成说的,待俄然明白过来的愤豪情感垂垂平复下来,谢皇后便将她在秋太后跟前服侍,碰到静国公夫人夜太太时顺嘴说的几句闲话道出。

当时她不过四岁,母亲也还未缠连病榻。

外臣觐见皇后,夙来不易,便是亲父女,礼亦不能废,倘仅是谢恩,外臣都只能在宫门外叩首伸谢,倘有要事儿,端方摆在那儿,从递牌子到进宫也得费上很多时候。

想来谢皇后与英南候都深知此点,不然也不会在英南候吃紧递牌子进宫后,凤仪宫的犒赏隔日便下来。

葭宁这个小姑子,她夙来不喜,不但葭宁聪明在她之上,更因先元后莫氏活着时,葭宁就待莫氏要比待她好,便是她主动靠近,葭宁也总以不过是个小妾的目光瞥睨于她,从不正眼于她,气得她心肝肺都疼。

知女莫若父,要说谢皇后最顾忌的人是谁,那便要非永安帝莫属了。

她没有直接对上谢皇后,而是借着谢八生辰贺礼摸索,不过就是想知伸谢皇后的嘴碎挑拔,到底是谢皇后一人之意,还是英南候府的意义。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能有政治野心手腕的人,且已做当尚书之位,位列内阁,静国公向来就不是怕事之辈。

谢皇跋文仇葭宁长公主,不免在夜十一身上小鼻子小眼睛的,但大事大非、功过得失,她还是分得清楚的:

孺子龙女红翡玉雕本来就放在夜十一的私库中,那还是她母亲活着时,携她一同去拜见红夷子时,红夷子给她的见面礼。

前一句是出自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后一句出自南唐天子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南唐天子李璟与宰相冯延巳各自作此词牌时,此中另有一个插曲,后广为传播,便成了一成语的典故。

下衙归家后,静国公再次传唤夜十一,在内书房问了她是不是做甚么事情了,夜十一也不相瞒,逐将谢八的生辰礼说了一说,静国公一时哑言,久久方道:

“娘娘已贵为一国之母,皇上又恩宠夜十一,较之公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娘娘实不该如此。”

当然,他便是开口告饶,也是无用,这是过后夜祥特特跑到清宁院奉告夜十一的。

英南候听罢叹道:“娘娘何必如此,葭宁长公主已薨,再多恩仇纠葛,也该随逝者消矣。”

十遍《千字文》于小沉稳的夜瑞来讲,并不算甚么,便是抄到手酸得要死,他也死撑着嘴硬,半点儿不出声告饶。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