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损有余而补不足[第2页/共2页]

谢贻香听到这话,也只得暗叹一声,随即觉悟过来,这些军国大事又与本身有何干系?她立即收敛心神,向这个杜师爷申明此番的来意,乃是要清查一桩“人厨案”,寻觅数日前到达宁义的一老一少两小我。

听到杜师爷这番强词夺理,谢贻香当下也反面他客气,便将这袋稻米收起,忍不住说道:“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对于长年以耕作为生的百姓而言,千百年来都是看天用饭,收成吵嘴全凭天意,以是才要在歉收之年储藏粮食,以便灾荒之年到临时,本身一家不至于饿了肚子;这当中越是充足之家,便越晓得这个‘居安思危’的事理。以是方大人此举,也算是合适天道,原不该多做苛责。”

谢贻香心中愈发警悟,当即沉声问道:“你做甚么?”杜师爷却不答复,径直将地上那块木板揭开,向谢贻香笑道:“谢三蜜斯请看。”谢贻香谨慎翼翼地上前一看,只见木板下竟是个极大的地窖,当中尽是一粒粒带壳的稻米,竟将全部地窖填满了一大半。杜师爷便从怀里取出一个布袋,沿着地窖入口处的木梯攀趴下去,用布袋装了满满一袋稻米,爬上来交到谢贻香手中,笑道:“别看衙门里还这上千斤稻米,如果让守城的军士和衙役们敞开了吃,也最多只能支撑个五六日,以是方铁衣才会将这批稻米藏匿于此,不敢对望张扬。至于这一小袋稻米,则是小人的一点情意;也不敢获得太多,不然方铁衣便要起狐疑了。还望今后谢三蜜斯能够在先统办……不对,能够在先副批示使的面前替小人美言几句,将小人调回金陵任个闲差。”

那杜师爷倒也是个明白人,听到谢贻香这话,顿时觉悟过来,抚掌笑道:“妙极妙极,谢三蜜斯公然聪明过人!既然连方铁衣都晓得在衙门里藏些粮食,又何况是宁义城里的那些百姓?小人这便去和方铁山说,叫他立即带着军士挨家挨户搜藏,找出各家各户藏匿起来的粮食,收敛起来同一分派,损‘不足’而补‘不敷’!”

谢贻香不由地大感诧异,扣问之下,这杜师爷却又不肯明言,只说去了便会晓得。谢贻香心知此人到底是亲军都尉府里的人,本身毫不成掉以轻心,便将乱离照顾在身,随他一同前去。只见杜师爷领着她一起绕回到衙门的后堂前,继而转向左边的院落,穿过一条走廊,便是衙门的伙房地点;杜师爷脚步不断,又绕过伙房持续前行,最后终究来到后院里的一处空位。目睹四下无人,杜师爷便在空位上度量着脚步,仿佛是在计算方位,然后蹲下身子刨开地上的灰尘,顿时暴露一块三尺见方的木板。

当下杜师爷便欢天喜地拜别,谢贻香则回衙门的客房安息。今后的这两天,谢贻香便在衙门的客房里住下,独安闲城中寻访画像上的阿谁女童和阿谁披着大氅的老者。因为宁义城里已是这副风景,此番又没有衙门里的公差衙役互助,她也不敢大张旗鼓,只能在私底下悄悄查访。但是前后扣问了城里的数十个百姓,却都说没有见过画像上这个女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