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解惑[第1页/共2页]

姚公茂道:“你该问的还没有问,等你把心中的迷惑问完了,再说也无妨。”

姚公茂当然瞧得出来张君宝是一个忠诚诚恳的孩子,张君宝出言回绝不过是已有轻生之念,便说道:“外界於苏门山有各种传说,可你还是不畏艰苦跟小妖一起来到了这里。因为你有目标,你有信心。存亡固然由命,可如何过却由己。你固然对尘凡无牵无挂,可尘凡对你也能无牵无挂么?”

张君宝沉默,心想,如果张宗演和姚公茂在一起,倒是定见相投,不谋而合。但是,张君宝始终感觉,一个汉人在蒙前人部下做事,毕竟有那么一些别扭。

姚公茂道:“本来是的,可现在不是了。”那些人必然另有他用。

张君宝道:“前辈不嫌弃长辈废人一个,长辈就已接受宠若惊了。只怕长辈心不足而力不敷,只能谨谢不敏了。”

张君宝道:“前辈是说,苏门山真正的操控者是蒙古的大汗忽必烈?”

张君宝心头一震,姚公茂的话当真说到了他的内心。固然本身身上的伤百药难医,可本身不还活着么?存亡不是摆脱,是回避。张君宝想到这里,面有愧意,说道:“前辈教诲的是,长辈洗耳恭听。”

张君宝俄然感觉姚公茂俄然变得很陌生、很悠远。张君宝道:“我差点忘了,前辈曾在蒙古出将入相,现现在又为太子教员,难怪前辈会对蒙古的大汗如此崇拜。”

姚公茂道:“既有‘缘’,也有‘用’。因‘缘’而得‘用’,因‘用’而修‘缘’。”

张君宝道:“苏门山着了火,这些人又将何去何从?”

姚公茂仿佛瞧透了张君宝的心机,说道:“天底下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仇敌。没有永久的仇恨,却有永久的好处。蒙古从漠北崛起,杀人无数,树敌无数,可他并没有仇恨,以是才众望所归。忽必烈能将这些各怀鬼胎之人聚到一起,让他们为蒙古效力,实在是可贵的人才。”

姚公茂道:“有一事相托。”

姚公茂点了点头,说道:“这阴谋究竟何为,或许只要到了苏门山外才会晓得了。”

张君宝道:“那么,我与前辈之间是‘缘’,还是‘用’?”

姚公茂道:“你看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苏门山不但用武功秘笈作为引诱,引得一多量江湖妙手陷在这里。他们还收罗了一多量江湖上的逃亡之徒,这才是重中之重。我传闻前几天丐帮大肆来犯,这些藏匿在苏门山的妙手竟然无一出动,你可知是为何?”

张君宝道:“那么前辈叫长辈前来,所为何事?”

姚公茂道:“蒙古有一个汉人的大官,官至中书令,乃是宰相之职,此人叫做杨惟中。他身为汉人却在蒙古为官,在大多数汉人的眼里是大大叛徒,但是他救下的汉人远比那些名闻遐迩的大豪杰要多很多。只可惜,他固然厥功甚伟,却永久当不了豪杰。”

姚公茂道:“人生活着,又有谁不想青史留名呢?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如果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又有谁在乎来收赋税的是汉人还是蒙前人呢?”

姚公茂点点头,说道:“昔年景吉思汗帐下多有能人异士,西夏国献上的金佛之时,正逢蒙古雄师兵临城下。成吉思汗焉能不加详查就将那金佛搬入金帐么?金佛腹内的乾坤大法秘笈该当在当时就被发明,而后不知所踪。若非那秘笈不在,苏门山又岂会收留很多妙手在苏门山参悟武功。”

姚公茂道:“除了他,再难有别人了。他还是四王子的时候,就在汉地广交武林异士,其人见地卓远,很有胸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