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杜牧的十年扬州梦——文人墨客的情感分期付款现象[第2页/共2页]

十、平康坊的金融启迪

若将别人故事写入作品,学蒲松龄说明“异史氏曰”。某作家在书末附上人物原型采访录,反而大卖。

2. 代价错位

5、贩子茶肆的复苏账房

3. 元稹的《会真记》

9、诗坛背后的本钱游戏

2. 设置感情断绝带

李娃在郑生落魄时收留,但要求他考取功名方许结婚

杜牧在淮南节度使幕府任职期间,将俸禄尽数抛向风月场。大要是“博得青楼薄幸名”,实则是用诗歌停止感情赊账:

3. 代价回归

1、二十四桥的月光账单

8、文娱圈的扬州梦

每年重阳学白居易“赠友米绢”,将笔墨惭愧转化为本色赔偿。某导演每拍旧爱故事,便捐款给女性基金会。

3. 信誉透支

杜牧觉得“十年”能稀释惭愧,实则利钱随光阴倍增。某当代作家每年给初恋寄明信片,二十年后被对方剂女索赔精力丧失。

杜牧临终前将诗稿投入火盆,却烧不尽千年情债。当我们在讲义里读到“十年一觉扬州梦”,当知那场大梦的每个片段,都沾着被消耗的真情。瘦西湖的画舫还是载客,只是当年的诗债已化作导游的讲解词。扬州老茶客呷着魁龙珠,悠悠道:“风骚当学杜书记,薄幸莫做负心人。”这薄幸与风骚的边界,恰在可否看清——统统分期付款的感情,终须连本带利了偿。

6、感情分期的三重圈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