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的暮色漫过樊楼飞檐时,李师师指尖的《清平乐》忽地转了个颤音。二楼雅座的紫袍客长捏着酒杯的手一滞——这变徵之音恰是三日前的暗号。他起家佯装醉态,袖中滑落的金瓜子刚好滚到屏风底下,那处早备着个蟋蟀罐,罐底粘着枢密院誊写的北疆军报。窗外忽传来卖花声,小丫环摘了朵玉兰插瓶,花蕊里藏着的西夏文密函,转眼就混在一堆脂粉盒里送进了绣房。
2. 二道蒙顶:叶沉杯底呈雀舌状,可谈闲事
1. 喜鹊登梅:翅尖指向枢密院当值名录
3. 三道罗岕:茶汤现出月晕光,速离险地
待燕青露了身上花绣,李师师的眉尖才稍稍伸展。她将《早梅》诗笺浸入醒酒汤,墨迹化开显出"山东宋江"四字,却偏要嗔道:"这酸秀才写的甚么劳什子!"顺手把诗笺掷进火盆,纸灰飘落时拼出个"亥时三刻"的暗影。
"这些年,奴家不过是个传声筒。"她对镜卸下九凤冠,金丝掐成的凤尾里俄然掉出颗蜡丸。丸中密信写着"速离"二字,笔迹竟是早该死在琼州的苏轼手书。本来从元佑党争到靖康之变,这樊楼的谍报网竟连绵了半个世纪。
现在酒楼会所里,那些游走权贵间的寒暄花,仍在不自发间相沿樊楼的切口:举杯时小指微翘表示灌音设备,递烟时滤嘴朝向标注人物亲疏,就连微信神采包的发送挨次,都成了新期间的"错按商弦"。下次当你闻声KTV包厢传出荒腔走板的《青玉案》,无妨谛听是否异化着变徵之音——尘凡里的谍报战,向来都在声色犬马间生生不息。
那日荡子燕青来拜山头,李师师的三重摸索可谓绝妙:
这般场景,月月在这烟花之地暗涌。李师师轻抚着宋徽宗亲赐的蛇跗琴,琴腹中空处塞满各州府递来的蜡丸密信。她深谙东京梦华的保存法例:**在瓦舍北里的胭脂香里,真正的权益不在庙堂朱紫手中,而在红绡帐外的眼波流转间**。正如《青泥莲花记》所载:"师师来往宫中,外通动静,莫有知者。"
喜好堪破三千世相请大师保藏:堪破三千世相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宣和七年冬,金兵破城的烽烟染红汴河时,李师师在妆阁焚毁了十年积累的密信。火舌卷到那幅《听琴图》摹本时,她俄然扯开画轴——夹层里掉出的不是赵佶的瘦金体,而是张泛黄的《腐败上河图》残卷,虹桥下的漕船数量比原作多出三艘,恰是她当年标注的私盐航道。
南渡后的临安瓦舍,仍有歌妓传唱李师师的旧曲。听客们只道是靡靡之音,却不知那《雨霖铃》的节拍里藏着禁军设防图——三急拍后接两缓音,恰是凤凰山行宫的暗道方位。偶尔有北归客在茶肆吹嘘,说在五国城见过白发校书,弹得一手好琵琶,弦间带幽燕口音,唱词却还是东京调子。
1. 头道凤团:茶沫出现蟹眼纹时,该说场面话
那日童贯俄然来访,她端起未饮的罗岕茶泼向古琴,弦音顷刻暗哑。藏身密室的白时入耳得此讯,仓猝从狗洞钻出樊楼,官袍上还沾着李师师嫁妆里的茉莉香粉。
3、胭脂虎的兵法
绣鞋底:蜀锦夹层描着辽国使臣的路程
1.闻香识人:递上的帕子熏了龙涎香,若对方不识御用之物必露马脚
1、琴弦上的私语
菱花镜:镜背水银层夹着川陕茶马司的密账
樊楼顶层的妆阁里,到处埋没玄机:
最绝的是那架十二扇屏风,每幅花鸟画都埋没机锋:
《水浒传》八十一回写"燕青月夜遇道君",却隐去了最关头的买卖——李师师索要的并非金珠宝贝,而是梁山泊绘制的运河漕帮漫衍图。那夜她簪上的珍珠步摇,每颗都镂着微雕,拼起来恰是高俅府邸的暗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