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终南捷径云雾深[第1页/共2页]

青城山脚有座无主石灶,灶灰永久温热。求道者若能当场取柴烧饭而不触灶台,便可获指引上山。某富商用锦帕垫手添柴,灰中俄然蹿出青蛇;寒士张伯端徒手扒灰,却摸到葛洪遗留的丹书铁券。本来这灶台是汉末左慈所设,专验“干净”执念——真正的道法,在肮脏处见真章。

现在重读《列仙传》,忽觉那些餐霞饮露的记录,不过是隐士个人最浅近的告白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背后,何尝没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入圈傲骨?恰如吕洞宾诗云:“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可那青蛇剑斩不竭的,永久是圈内圈外的云山雾障。

结语

2、采药孺子的天机签

宋初陈抟老祖的棋盘,纵横十九道埋没玄机。赵匡胤慕名来访,连输三局后,陈抟俄然推枰:“陛下看这残局,可像黄袍加身阵?”赵大惊,陈抟却指天元位:“此处空悬,正如华山缺个守观人。”厥后赵匡胤赐华山免税,实因看破棋局隐喻——天元之位,恰是隐士与皇权的均衡点。

白玉蟾的棋风更刁钻。他与朱熹对弈时,用心让三子却结局胜半目。白文公细察棋盘,发明让子处连成北斗七星,豁然开畅:“本来道在屎溺,棋在让先!”这“让先不让势”的棋理,成了入道门的终究磨练。

莫道幽居无俗事,半山亭里验诗文。

林逋种梅时更有妙招。他在孤山梅林埋下三百酒坛,求见者须精确指出某株梅下的陈酿年份。范仲淹访梅时,顺手拾起落瓣咀嚼:“此花浸过绍兴二十年的雪水。”林逋遂开坛共饮——本来梅瓣的齿痕深浅,恰是年份的暗码。

华山玉女峰下的采药人,实为隐士个人的带路使。某年韩愈登临,见孺子攀崖采灵芝,袖口暴露半截红绳。韩夫子解下玉佩相赠,孺子却将红绳系于崖柏:“大夫人的玉带太重,坠不得青云梯。”厥后李泌入山,见红绳已长入树皮,方悟这是磨练耐烦的活计——等够十年,红绳自成入山券。

4、石灶炊烟验禅心

最古怪的入门磨练在普陀山。求见高僧者需赤足踏海礁行走,若脚底无伤,方可出院。某盐商脚皮厚如牛皮,却因法度慌乱被拒;渔女虽鲜血淋漓,却因步步生莲而得传衣钵。本来礁石上长着肉眼难见的贝类,心静者自能避其锋芒。

真正的隐士凭据,在看似偶然的细节里。王维购得辋川别业时,特地保存原主留下的石磨。来访者若问“何不换新磨”,便知是俗客;若抚磨叹“磨齿如星斗”,则是同道中人。那磨盘上的沟壑,藏着二十八宿的方位图,比朝廷的鱼符更精美。

虚云和尚的竹杖埋没九节,每节刻着分歧经文。某官员入山问法,虚云以杖点地三下:“三界火宅可曾烧足?”官员不解,夜宿禅房时忽见杖影投壁成《楞严经》文,顿悟削发。这竹杖的投影角度,实为查验佛缘深浅的日晷——辰时的经文与酉时差异,知者自渡。

白云深处锁柴门,采药孺子带路人。

更绝的是“药篓谜”。贾岛访隐不遇,见门前药篓倒扣,内放三枚山查。他深思半日,将山查摆成品字形,篓中忽现诗笺:“考虑客至晚,云深不知处。”本来山查数量对应来访次数,品字阵是回应暗号。这般机巧,比考场策论更难揣摩。

5、云门杖底的活路

3、棋枰上的入山券

终南山的云雾散了又聚,那些看似超然的隐士门槛,实则是尘凡的另一副面孔。卢藏用当年“随驾隐士”的调侃犹在耳畔,可谁又敢说云深处的茅庐里,没藏着更紧密的机谋?王重阳立全真教时,在活死人墓前刻下“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却忘了人道当中,本就筑着九重天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