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暗合《品德经》"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的深意。当年珍珠衫三失三得,早让蒋兴哥参透:真正的风险不在外物得失,而在内心对"能够落空"的妄念。就像《孙子兵法》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成胜",他这些年广结善缘、多留后路,看似散财,实则在人际网中织就无形甲胄。
蒋兴哥第一次失衫,恰在新婚燕尔时。那日他携妻三巧儿回门,将珍珠衫暂存好友陈商处。谁知半月后返来,陈商竟携衫叛逃。这变故看似飞来横祸,实则早有端倪——陈商此前借马迟迟不还,酒宴上目光总粘着三巧儿的翡翠镯。正如《韩非子》所言:"利之地点,皆为贲诸",蒋兴哥错在只见朋友面上的热络,未察其眼底的贪光。
2、二失宝衣见乾坤
喜好堪破三千世相请大师保藏:堪破三千世相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珍珠衫破见真章,三失三得悟沧桑。
5、珍珠衫外有青山
莫道风险无踪迹,且看老翁笑炎凉。
1、初失宝衣试民气
夕阳染红了襄阳城的青石板路,蒋兴哥捧着那件珍珠衫站在当铺门前,衫上八百颗南海珠在暮色中泛着寒光。这是他第三次与这件家传宝衣相逢,可指尖触到冰冷的珍珠时,却想起父亲临终前的感喟:"这衣裳是福也是祸,你要学那渔人织网——看得见网眼,才兜得住风波。"
十年后,襄阳城突发瘟疫。蒋兴哥当众砸碎家传的翡翠屏风,换粮施粥。有人瞥见他从灰烬中捡出半片烧焦的珍珠衫残角,悄悄放入香炉。青烟环绕间,这位当铺仆人对学徒说:"风险如影随形,要紧的是学会与影子共舞。你看那走索的伶人,怕的不是脚下深渊,而是忘了昂首看天。"
当晚他便重开当铺,新立的端方惊世骇俗:凡典当衣物者,可自订代价;三月不赎,衣物捐予穷户。这般做派看似荒唐,实则是把珍珠衫的故事化作活课本——当人们捧着衣物收支当铺时,都在无形中演练得失之道。正如《盐铁论》所言:"明者防祸于未萌",蒋兴哥这是把风险课开在了贩子街坊。
3、三失宝衣悟天道
第三次失衫最是惊心动魄。蒙古铁骑南下时,蒋家老宅遭劫。乱军头子抢走珍珠衫,却嫌累坠丢入火堆。蒋兴哥立在焦土间,看着珍珠在烈焰中噼啪炸裂,俄然放声大笑。旁观者皆道他疯了,却不知他想起《吕氏春秋》中"楚人失弓"的典故——楚王失弓而不寻,言"楚人得之";老子闻之说"人得之",孔子则言"天下得之"。现在珍珠衫虽毁,但蒋家三代借这件宝衣悟透的处世之道,早已融入血脉。
这伎俩与当年措置珍珠衫如出一辙。好似《棋经》所言:"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蒋兴哥毕生所学,尽在这"化险为机"四字。珍珠衫虽已不存,但襄阳城大家皆知:蒋产业铺门前的貔貅不是用来吞财的,而是提示来往客商——得失不过朝夕事,青山还是笑东风。
三巧儿气得直抹泪,蒋兴哥却对着空衣箱如有所思。他想起《战国策》里冯谖为孟尝君收债时焚券市义的故事,忽地拍案道:"明日当铺挂牌,赏格百两寻衫!"这招看似憨傻,实则埋没机锋:贪财者必惜命,盗衫人见赏金丰富,反而不敢销赃。公然未出三日,城郊破庙便发明裹着珍珠衫的承担。
4、珠衫残片映世情
第二次失衫更加古怪。某日蒋兴哥押镖走水路,突遇暴风骇浪。目睹货箱将倾,他竟抽出珍珠衫垫在箱角。众镖师瞠目结舌,却不知这是蒋家家传的"破财镇煞"之法。正如《淮南子》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夜商船在惊涛中古迹般出险,珍珠衫却随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