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行动救了性命。当夜海盗劫船,别人荷包尽被搜刮,唯独这龟壳被当作巫器扔进海里。文若虚捞回龟壳,靠着烙痕算清本利,次日竟用残剩银钱购得一批龙涎香。这伎俩让人想起春秋时范蠡的“涂炭记账法”——当年他在陶山经商,专在烧焦的木板上记数,防的就是水火盗贼。
3、弃玉取砂破困局
文若虚本是姑苏绸缎商,因比年亏空被借主逼得跳湖。谁料命不该绝,被过路番船救起。船长见他落魄,丢来半筐橘子调侃:“南洋人奇怪这个,或许能换条活路。”这顺手恩赐,倒让文若虚想起《史记·货殖传记》中白圭的“人弃我取”——世人眼中的烂货,或许恰是他乡的珍宝。
衣锦回籍那日,借主们捧着借券围堵船埠。文若虚不慌不忙翻开檀木箱,取出当年跳湖时穿的破衫:“诸位可知这衣裳值多少?”世人嗤笑间,他抖开衣衿——内里密密麻麻缝着各地商埠的切口暗号。本来落魄时他走遍江南,早将各城物价刻在心头。
船到吉零国,船埠上番商云集。文若虚硬着头皮摆开烂橘子,却见红皮金瓤在骄阳下泛着玛瑙光。他灵机一动,掰开橘子大声呼喊:“解暑仙果,一枚一金!”这番邦话是跟船工现学的,带着吴腔调子,反让异国人感觉奥秘。不到半日,烂橘子竟被抢购一空。这招“化腐朽为奇异”,暗合《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华。
4、枯木逢春有玄机
太湖的晨雾还未散尽,文若虚蹲在破船头,盯着舱底那筐蔫巴巴的橘子发楞。这是他用最后三钱银子换来的洞庭红,本希冀运到外洋翻本,谁知风波颠簸半月,橘子烂了大半。船老迈啐了口唾沫:“倒霉!早说这酸果卖不出价!”文若虚却抹了把脸,抓起个橘子剥开,酸甜汁水溅进眼里——这一溅,倒溅出个柳暗花明的乾坤。
这话埋没《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玄机。正如汉朝张衡造地动仪,本为测震,却不测悟出浑天之说。文若虚毕生经商,看似逐利,实则在得失间参透止损真谛:真正的商道不在锱铢必较,而在晓得何时该罢休一船橘子,何时该紧握半片橘皮。
恰是:
这“舍玉取砂”的定夺,暗含《品德经》“大直若屈”的聪明。正如战国时猗顿卖牛的故事:旁人争相发卖壮牛,他却专卖病牛,成果瘟病来袭时,唯有他的牛群因断绝豢养得以保全。文若虚深谙此道,总能在绝境中找到旁人看不见的“安然绳”。
喜好堪破三千世相请大师保藏:堪破三千世相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2、龟壳记账见真章
这番做派令人想起子贡的“负贩游学”。当年孔子高足周游各国,看似行商,实则在贩子间查访民情。文若虚将破衣化作活帐本,好似《盐铁论》所言:“商贾通八方之货”,他输掉的是金银,博得的倒是比金银更贵重的商路图谱。
暴富后的文若虚又遇灾害。某日番船遭受飓风,船队照顾的珠宝尽数沉海。世人捶胸顿足时,他却把最后两锭银子换了船砂——这砂子看似平常,实则是南洋特产的淬火砂。返国后恰逢朝廷铸炮,他献上的船砂让铁炮硬度倍增,竟换来五品顶戴。
暮年的文若虚在太湖边建了座橘园,园中石碑刻着“洞庭红”三字。某日幼孙贪玩落水,他摘下橘子掰开两半,竟用橘皮作舟救起孩童。围观者啧啧称奇,白叟却抚须笑道:“当年若死抱着烂橘子不放,哪来本日的橘皮舟?”
烂橘亦可化金丹,龟壳能载万贯船。
揣着鼓鼓的荷包,文若虚却蹲在海滩画起算符。他用树枝在沙上划出三栏:一栏记本钱,一栏记耗损,一栏记余利。这番邦沙地写不惯汉字,倒让他想出个妙法——拾来海龟壳,用烧红的铁签烙暗号。远看像蛮夷图腾,实则是《周髀算经》里的勾股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