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真假秀才[第1页/共2页]

谢友龙大笑道:“好教足下得知,一部《妙法莲华经》,包含题头序言,只要一个‘阿弥陀佛’。”

那人却仿佛想成心刁难谢友龙,又说道:“中间既然对《妙法莲华经》有所贯穿,想必已是熟读此经。敢问中间,一部《妙法莲华经》内里,有多少个‘阿弥陀佛’?”

杜沉非与牛犊先在船上除了与谢友龙说说话,便百无聊赖。

那人道:“那《孝经》、《尚书》、《左传》各是多少字?”

谢友龙道:“既然如此,便就教中间,一部四书里边,有多少个‘子曰’?”

谢友龙却盯着那人,俄然又笑道:“鄙人荒漠隐士,见地陋劣,如何能比得中间,满腹经纶,通儒硕学。中间既然如此见多识广,学贯古今,所发题目也如此刁钻古怪,我也叨教中间,是否读过四书?”

那人皱了皱眉,又问道:“哦?那这一个‘阿弥陀佛’,又在甚么处所?”

年后初三,大雪还没有熔化,杜沉非、牛犊先、谢友龙三人便办理行李,包了几百两银子,又带些散碎银两沿途破钞,别了谷内世人,又在路上买了匹马给谢友龙骑坐,取路往临安而来。

那人道:“就教中间,《孟子》又是多少字?”

那人半晌说不出话来,吃惊道:“《周易》共有多少字?”

谢友龙道:“鄙人谢友龙,从潭州而来。中间如何称呼?”

那人点了点头,道:“恰是!却不知中间不读孔孟之书,如何却读的释家典范?”

那边小侠道:“教员此去临安,破钞很多。鄙人看教员衣冠新奇,必然很有家财。不比我穷薄寒士,不知教员带有多少银两在身,随行破钞?”

那人瞪了瞪眼,道:“四书乃安身立命之道,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不识字的人,也口耳相传。鄙人此行,既然是赴临安春试,如何会未曾读过四书?”

谢友龙立即道:“在药王菩萨本领品第二十三,‘于此命终,即往安乐天下,阿弥陀佛、大菩萨众,环绕住处……’”

连杜沉非和牛犊先听了他们的扳谈,都吃惊不已,不想这个谢友龙博学到这个境地,连一本书多少字他也晓得。

那人听了这话,脸红耳赤,躬身作揖,连称教员,道:“教员如此博闻广记,已非学富五车所能描述。教员这一去,必然金榜落款,立名海内。不敢叨教教员大名?贵乡又是那边?”

谢友龙大笑道:“鄙人鄙人,但曾留意一二,《论语》共是一万三千七百字。”

谢友龙又道:“这些噜苏事谅中间也不屑一记,但中间既赴临安春试,科考课本必然烂熟于胸,对吧?”

那人“哦”了一声,道:“中间既然读《妙法莲华经》,敢问这妙法莲华是甚么意义?”

这谢友龙是个文人,爱好与同船的人谈天,上谈天文,下聊地理,倒也相称舒畅。到生米渡时,又上来一个秀才模样的人,此人白白净净,衣衫陈腐,显得非常穷酸,背上背着个大包裹。这小我一见了谢友龙穿着光鲜,是文人模样,只是奇特的是,这谢友龙这时不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却捧着一部佛教《妙法莲华经》在朗读。

这谢友龙见这个边小侠也是潭州人,认做同亲,两个无话不谈,浑如同伴。

谢友龙便问道:“那叨教中间,十三经各有多少字?”

那人点了点头。

谢友龙吃了一惊,心想道:“素不了解,才通姓名,如何又问到财帛上来?”

谢友龙“哈哈”大笑,道:“不瞒中间说,《毛诗》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零六字,《仪礼》五万六千一百一十五字,《礼记》九万九千零二十四字,《尔雅》一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字,《公羊传》四万四千零七十五字,《谷粱传》四万一千五百十二字。不知鄙人说的对否?”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