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后董太后,以茶代酒,为刘备饯行:“王上此去,宜当速归。陛下虽承大位,然朝中表里,民气浮动。还需王上,力挽狂澜。”

陛下谥号“孝灵天子”,俗称灵帝。

可贵忠义双全,恪守臣节。自当善加皋牢,收为己用。

葬期无牢固。国葬多在一月内毕。

其一,祠堂祭奠。汉朝流行墓祭,上自天子,下及百姓,不管男女,皆上先人冢祠祀。一是天子上冢祠祀。二是臣下在外郡上冢祠祀,或上书请奏,或得朝廷特诏等。三是门下、故吏、朋友上冢祭奠师长、长吏、至友等。四是祭拜上古先贤之墓。五是天子自幸墓祠,或谴使祠祭王公、贵戚、功臣冢,或及墓赐策追谥者。

听闻刘备返国。董太后设席饯行。

统统如先前所定,坐稳江山才是前提。

墓祭,便是指墓前祭奠。时下有三种。

先帝丧期,节制饮食,统统从简。

叩别新帝。刘备又入永乐宫,告别董太后。

至于将永安宫改名为长乐宫,蓟王并未应许。

其二,墓前露祭。以酒酹地或肃除杂草祭拜。

可见,即位亦非定要改元。

牵一发而动满身。

蓟王终如萧何故事,集齐权臣标配三套件,自此威震天下。

为江山社稷,天下万民计。杀身成仁,舍我其谁。

何如蓟王归心似箭。无法,只能放归。

故有“灵思皇后”、“永乐太后”,与“皇后”、“太后”,以示辨别。

蓟王又答:凡事,陛下当自决。若罹难事,可遣黄门令入函园,问计二位府丞。

窦太后乃正宫太后。理应由其垂帘监国。董太后本欲搬家永安,与窦太后并垂帘。被永乐少府杨彪,好言劝止。不过是权宜之计,何必争一日是非。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骠骑将军董重、永乐少府杨彪,陪坐侧席。

蓟国七百万民,家中数百口长幼,楼桑数千刘氏宗人。另有无数忠臣志士,皆系于刘备一身。这条路,有进无退。

“若恋执宠荣,沉湎不返。不有天灾,必有天殃”。

因在西园,睹物思王美人,陛下本欲迁入南宫安居。岂料宫殿未成,圣驾已崩。三公再与诸(帝)后议,新帝当居南宫。董太后自居北宫。何后尊号“灵思皇后”,迁西邸居丧(注①)。将皇后称呼及皇后寓所长秋宫,皆让与新后。

各方还价还价,待肯定继位人选。陛下葬礼,准期而至。

新帝挽留再三。何如蓟王去意已决。

羽林郎沿途保护,合肥侯一家,安然抵京。对先帝(灵帝)传位与己,自当感激涕零。

“说到亲疏有别。”董太后言道:“王上曾与王美人义结金兰。互以兄妹相称。贵子年幼无知,恐为奸人所害。王上可愿以为义子,护其全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