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为何一言不发?”陛下笑问。

忽听有人高喝:“何不叫蓟国?”

蔡邕《专断》:“策者,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

“策者,偏简也。......以命诸侯王公;右三公以罪免,亦赐策。”

二人先前为政有失,被陛下责备。这才急于恭维奉承,率先自表,奉迎陛下。

“司徒?”陛下又问。

所谓功高盖主。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风头正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既已封大国。国号还是低调些好。恐招小人,眼红妒忌。

“哦?”陛下略作考虑,这便欣然点头:“南燕北赵。又当如何决选?”

如将雍奴薮划入封国。便要将泉州、雍奴二县一并划入!

“深泽侯国早已撤国,并入范阳。如何能用一隅之地,为封国定名。此乃以偏概全也,廷尉此语不成取。”话音刚落,这便有人出来反对。

乃因,年初时。陛下下诏,令公卿举奏刺史、郡守贪残害民者。太尉许彧(馘)、司空张济谀附寺人,收受贿赂。凡寺人后辈、来宾为官贪残者,皆置之不问,却举奏遥远小郡为官清正,颇政绩者二十六人。

渔阳郡,东临渤海。两汉之交,饱受海侵之苦(详见《卷二:临乡 1.107 九河之地》)。

陛下这便看向司空张济:“司空可知蓟国?”

时下雍奴薮与海相连。捕鱼和煮盐业均甚昌隆。

为何是此二人率先表态。

“封国在北,取南燕似有不当。依老臣之见,北赵并无歧义。”司徒陈耽道。

太尉许彧随即出列:“臣,附议。”

“下官所说,并非燕国旧都。乃是西周诸侯国。”说话之人,恰是议郎曹操。

尚书令曹节又问道:“敢问陛下,封国以何为名?”

陛下闻声昂首:“卢尚书,觉得如何?”

因而朝臣,又被带偏。

“太常觉得何名为好?”陛下和颜悦色。

高出三郡,六县为国。

纷繁暗自考虑,如安在六县当中取最好二字。

“这……”殿上三公九卿,瞠目结舌。

不等崔烈出列,有人开口:“既并六县为国,何不在此六县当中,取二字?”

《周礼》:“凡命诸侯及公卿大夫,则策命之。”

特别是南部诸县,故里被毁,良田被浸。公众举家流亡,十不存一。

眼看日头偏西,也没吵出个以是然。

“如此甚好。”陛下欣然点头。

“蓟国……”貌似陛下,非常意动啊。

“回陛下,此乃雍奴薮(sǒu)。”司徒袁隗答道:“雍奴,薮泽之名。四周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雍奴薮甚大,广袤千里,东极于海。有鱼、盐、枣、栗之饶。”

蓟国虽不如燕国如此惹眼。却也是一个字的封国。

陛下正欲起家罢朝,却听尚书令曹节伏地言道:“陛下,封王乃是大事。圣旨是否太短。不如用策书。”

“既如此,尚书令,且拟诏吧。”钱货两讫。

《尔雅·十薮》注曰:“薮,大泽也。”

诸侯王,需策封。

且,时人多会误觉得蓟国乃是蓟城四周。而不会想到乃是西周封国矣!

“臣久居住幽州。常闻‘冀南为赵,冀北为燕’。临乡侯封国,正在燕赵之间。何不取‘南北’与‘燕赵’相配?”

后,燕国立都与蓟国旧地。取名蓟都。

蓟国,鼎祚延绵千余年。国君为伊姓(一说祁姓),尧以后嗣。

好似一头卧虎,横亘在幽、冀二州之间。与中山、河涧三足鼎立。

“燕国如何?”陛下抛砖引玉。

“封国多泽,何不称深泽国。”这便有人开端和稀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