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至有封君列候,感激涕零。得救于水火当中也。

蓟王聘资,天然丰富。试想,先前国中有胡商,自丝路沿线发卖胡女入市中。以养女之名,嫁与国人。收取高额聘资。可谓暴利。再遐想,有少吏年五十尚未能娶妻。以及两汉“前无前人,后无来者”之厚葬民风。时人事死如事生。生与死同。便可知“厚嫁成风”。

“陛下谬赞。”蒋干谦逊作答:“下臣不过茸尔小吏。略有薄名,幸为陛下所知。实不值一提。”

见蒋干很有仪容,儒雅风采。少帝见之甚喜:“不愧是蓟王门下。”

所谓迎来送往。有送必有迎。待送嫁入函园。蓟王必有正副“迎亲使”,列队出迎。

嫁是不嫁?

董太皇并窦太皇,端坐帘后。少帝正襟端坐殿中。

蓟王无难事。朝野高低,无人拦住。

故若将朝廷多次赐婚,皆视作美民气计,也不尽然。

蓟王就国。门下重臣同往。园内唯有千石函陵令,及四百石主记。朝廷送亲使,宜当与之婚配。过犹不及,皆非礼遇。

独一缺憾,后宫胡女流行。因而“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故,以后朝堂再行赐婚,多为汉家女。窦氏、何氏、马氏、邹氏、杜氏。再加安氏、冯氏。一脉相承。

合肥侯亦苦于朝廷“草创”,缺斤短两,无钱可用。因而趁机与金市子钱家相商。淯阳君汤沐邑,位于南阳。质金不成只分洛阳。

此乃家国层面之上的好处布局。至于小我得失,实不敷为计。

至于朝廷例行陪嫁。蓟王已收多套。便是编钟等礼乐重器,亦摆满各处行宫。不要也罢。

子钱家无有贰言。遂将五千万贳金,一分红二。董太皇并新帝,各取其一。再各出少量,充作嫁资,陪嫁安氏便可。贳金只此一次。余下封邑年年收益分红,则尽归安氏所用。

因而商定,由洛阳令司马芳并黄门令左丰,持节相送。

自先帝始,朝堂多次赐蓟王婚。尤以西域五十五国,五十六公主同嫁最为颤动。时人皆觉得,乃是行一贯皋牢和亲之策。亦有人言,乃帝王美人计。蓟王幼年多金,风骚俶傥。夜夜歌乐,必定子嗣浩繁。试想,蓟国便有千里之土,亦不敷宰割。

待宫中只剩二宫太皇并蓟王门下主记。

此中最闻名,便是昭君出塞。后代另有文成公主。

“谢陛下。”蒋干再拜落落。

诸事毕,董太皇设宫宴接待。少帝借端政务繁忙,先行拜别。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