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江南秋尚早[第1页/共4页]

“方丈过誉。” 朱允炆淡淡应道。自被立为皇太孙,几年来众星捧月恭维歌颂不断于耳,也渐渐风俗了。

莲花站在一旁细心推着饭团,一边就笑道:“之前在家里做时,老是小弟打”。马三宝笑:“这本来是个力量活”。

弘远哈哈大笑:“这可不敢当,圣上御赐,弊寺高低承蒙圣恩感激不尽。”笑着让几个小沙弥拜谢接过。

王景弘施礼拜见过二位王爷和莲花,开口说道:“小的们是七月二十七到的汉城,见到了朝鲜国王,告之了宜宁公主的环境。朝鲜国王感激不尽,带了手札给公主。老夫人也见到了,身材精力健旺得很,叮咛传言请公主勿念。这里是朝鲜王和老夫人给公主的信。”说着双手呈给莲花。

“空山新雨后,气候晚来秋”,皇太孙朱允炆低吟一句,踱步到了庙门之前。昂首瞻仰着庙门上天子御笔亲提“第一禅林”的匾额,四个金色大字在春季午后的阳光下龙飞凤舞,直欲随松风一冲上天。

弘远浅笑道:“削发民气行处灭,倒是殿下国事繁忙仍能徐行偶然,老衲佩服。” 弘远作为灵谷寺的方仗常常来往于皇宫内院大臣府邸,来往应酬是必作的功课,对这个将来的帝国统治者还真不敢怠慢。

莲花心中一喜,第一个迎了上去。

“如何能够俘虏里混有女子燕王不晓得,还要到大宁卫?如何能够真伪难辨?如何能还要找人对证?如何能关她,朝鲜公主,天子陛下册封的皇太孙东宫淑女,将来的皇妃?这两位王爷,清楚就是难堪殿下!”黄子澄说得义愤填膺。

王景弘说得有些游移:“是公主的兄长,朝鲜国的五王子,李芳远。”

弘远笑道:“连上沙弥,约莫是一千一百多位。”

弘远笑道:“圣上都好?老衲可有一个月没见圣上了。”

黄子澄看着朱允炆的面色道:“殿下!就算殿下忍耐,以和为贵,东宫面子事小,与朝鲜国必会再生嫌隙,铁岭又危矣”。

应天府东倚紫金山(别名钟山),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南临长江,江水浩大为天然险阻;中有玄武湖,西是石头城,山川城浑然一体。

八月的江南,金桂飘香秋意盎然。农田里收割打场,水池中摘荷挖藕,恰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收成季候。江水奔腾,浩浩大荡往东流去。

莲花一愣,朱棣漫不经心肠笑道:“那好啊,公主的娘家人来看望公主,再好不过。本王也想见见。是甚么人?”

朱允炆笑道:“你可教教好。”

朱允炆一震,望向黄子澄。不错,十几年前大明刚把蒙前人赶出铁岭,前高丽王就曾和圣上讨要铁岭,皇祖父没承诺,前高丽王还派兵欲起战事。幸亏现在的朝鲜王李成桂半路起兵发难才免了两国争战。李成桂又对大明事大,好轻易现在两国相安无事,铁岭也安静了几年。

黄大人即太常寺卿黄湜黄子澄,本年四十八岁,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伴读东宫,乃饱学大儒济世之才。个子不高,瘦肥大小,满脸朴直,一捧短须略有斑白,官服不起眼的处所补有一个小小的补丁。朱允炆一向奉为良师良朋,尊为“黄先生”,几近每日必见。

朱允炆浅笑点头:“好。方丈操心,吾自当禀告圣上。”又随口问道:“寺里现在有多少位徒弟?”

马淑仪道:“臣妾细心教教好,会的。”

弘远笑道:“谢圣上体贴。老衲知圣意,每日亲来查抄,无量殿好得很,别的各殿也都安然无事。”

朱允炆问道:“圣上体贴无量殿,克日雨水多,殿内有无漏雨渗水?”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