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桂花香可嚼[第1页/共4页]

马淑仪又赞道:“皇姑,你真好福分,驸马多好啊 ! ”宁国公主早上和梅殷为琐事呕了点儿气,本来愤怒忿的,这时和马淑仪聊聊,倒是真感觉本身过了。半晌笑道:“好啦,我晓得啦,你们别太帮着驸马”。想了想又说道:“你传闻了吗?阿谁朝鲜公主的事?”

白居易这首亿江南的诗中,桂子就是指落下的桂花花瓣或桂花子。传说杭州灵隐寺的寺僧称此为“月中种”,中秋望月常拾此子。这乃是文人赞美的风雅之事,象白居易如许早晨巴巴地到灵隐寺找着桂花树也要去“雅”的,何况恰好桂子掉落面前?

可惜家中的这位大姐,竟茫然不解。自父亲归天,偌大个东宫,连个谈得来的人也没有。

宁国公主像是看出了她的疑问:“她是朝鲜国贡来的秀女,父皇但愿和朝鲜不要肇事,说是有关铁岭甚么的”,说着又安抚道:“一个番邦的女子,不定如何蛮横卤莽呢。允炆不会喜好的。你不消担忧”。

二人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桂花的香气跟着轻风四周飘散,偶尔有粒粒花瓣落下,青石子的地上点点金黄。

马淑仪在娘家就是老迈,两个弟弟都比朱允炆还年长几岁。结婚那日盖头被挑开的时候,马淑仪固然早知朱允炆的春秋,对他的稚气未脱仍然吃了一惊。也是自那一刻起,马淑仪对朱允炆就有一种似母亲,似长姊的柔情。也是,女大七啊!

马淑仪点头承诺,正要说话,有几颗桂花花瓣落下,朱允炆笑道:“此月中种也。”马淑仪不知何意,愣愣地望着他。朱允炆也一愣,旋即挥挥手,又带上笑容,马淑仪便退下去筹办晚膳了。

侍琴近前问道:“娘娘,桂花是拿去晒干吧?”马淑仪见她手上一个竹箩,装满了桂花,难为孙援如何摘的,点点头:“拿去晒干。殿下返来了吗?”

不想二人正说着,朱允炆已经踱进了院子。固然还是长身玉立,一身朝服却有些皱皱巴巴,脸上也很有些倦容。进了院深吸口气:“好香!”

马淑仪不解:“为甚么让燕王叔派兵送?”

朱允炆昂首望望桂花树:“这树可真高,你有身子,别做这伤害的事”。马淑仪含笑道:“臣妾免得,是让孙援摘的”。两人有一个儿子白文奎,不到两岁。上个月马淑仪又有了身孕,来岁春季就要再添丁了。

马淑仪摇点头:“我不晓得。前次失落还是你奉告我的”。马淑仪晓得这个皇姑自幼在宫中没法无天,宫里很有些耳目,很多动静不但比本身,比朱允炆也通达。

宁国公主低头捻着衣角,沉默不语。满头的珠翠在阳光下闪亮,脸上的胭脂菲菲红红,和红色的衣衫交相映托,繁华富丽。

宁国公主笑:“是驸马选的”。

宁国公主笑笑:“现在还好啊,但是不晓得哪天就不好了,我先备着。”

太孙妃马淑仪拿着磁碗,宫女婢琴跟着,正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采摘桂花,筹办晾干了做桂花糕和桂花糖。

马淑仪笑着迎上施礼:“晾干了做桂花糕,桂花糖。”

朱允炆听马淑仪语气轻巧,有些惊奇,不由瞥她一眼。见她笑容诚心,知她一贯贤惠识大抵,倒也并不太不测,浅笑道:“她是朝鲜国来的,按例进京后先由礼部引着朝拜圣上。如何进东宫,要看圣上的旨意。到时候再看吧。”

马淑仪有些好笑:“是,刚才驸马才来接走”,说着看了看朱允炆。

宁国公主比马淑仪大六岁,虽是长辈,自幼一起承欢马皇后膝下,特别要好。马淑仪嫁入朱家,两人更觉亲热,固然一个好动一个喜静,倒相安无事做了闺中好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