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待价而沽[第2页/共2页]

“关宁军固然号称边镇第一强军,但是向来拥兵自重,祖大寿之流也绝非甚么铁骨忠臣――他能够向鞑子诈降,也能够三番五次回绝崇祯召见入京的圣旨,操行可见一斑。吴三桂是关宁军中的后起之秀,身为此中一分子,天然也不能独善其身,没法超脱于关宁军以外。”

吴三桂心中一动,问道:“不知你们主子给关宁军开出了甚么前提?”

李自成大喜:“此计甚妙。就按先生说得办。”宋献策阐发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他不信。如果能够兵不血刃劝退关宁军,伶仃对付琼水兵,压力就小多了。在他看来,琼水兵大兵压境,不过是为接下来的“划江而治”获得更多筹马罢了,多数是打不起来的。

送走大顺军使者后,部将们纷繁问:“将军,为何不承诺下来?李自成的前提很优厚啊,我们兵戈冒死,不就是图个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嘛。现在不消兵戈也能获得好处,惠而不费的事情,干吗不做?”

“圣上驾崩了?李自成称帝?”

李自成皱眉道:“孤本来以为,平南侯冒然呈现在京师,固然不怀美意,但不至于与我大顺为敌,听宋先生这么说,孤把事情想得太好了?”

吴三桂和几名亲信部将面面相觑。固然从琼水兵的行动中,已经模糊猜到了事情的走向,但是亲耳听到这些动静时,还是非常震惊。

“这个孤晓得了,琼水兵固然短长,二十多万大顺军占有都城,依仗高墙利炮,他们也占不到便宜。”李自成问,“倒是关宁军那边,难不成另有甚么转机?孤倒想听听宋先生的高见。”

几名部将听了个个面露忧色,如许的前提很刻薄,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大家加官进爵,并且世袭罔替,粮饷更是能更加,实在想不出回绝的来由。

大顺政权建立的仓促,很多轨制既未制定,也未完美,从上到下更没有保密的认识,对于故意人而言,是一张四周通风的屋子。刘黑子和张革名仍在大顺军中,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很快就刺探到了大顺军的决策内容,几近在李自成的使者赶往关宁军的同时,谍报司的人也从广渠门混出了城,绕了个大圈子,直奔南面永定门四周的琼水兵驻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