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体纳粮[第2页/共2页]

统统人都齐齐倒吸一口寒气,官绅一体纳粮?(未完待续。)

钱不足的本行是刑名,但是他的学艺不精,一向混不到好的店主,大多是些在偏僻小县里打转的举人老爷或者“同进士”。小县城人丁少,打官司的天然也少,分请两名师爷有点华侈,以是就又学了赋税,虽说不甚精通,但是一人身兼两职,不但本身多了一份收益,店主也少了一小我的开消,皆大欢乐。

他忍不住问道:“难不成朝廷缺钱缺粮,竟然和这些有关?”

鱼麟册本是公物,是当局主持绘制订正的,但是年深日久,县里存档的或泯没或丧失,早就不知去处,当局订正的“公册”,反而成了书办的私产。不管是县令还是赋税师爷,要顺顺利利的办下每年的夏秋两赋的公事来,经常会为书办所挟制。

户房书办因为有鱼麟册,不但公事能够顺利,本人也能借此大发其财,多少年来赋税地丁的征收,是一盘混帐,纳了赋税的,未见得能收到官府收粮的“粮串”,不纳粮的却握有纳粮的凭据。有人没有立锥之地却要缴粮。有人坐拥千顷良田却毋须交纳粒米,归正“上头”只要征额够成数,如何张冠李戴,那是底子不管的。

“他清丈田亩的目标是为了推行一条鞭法没错,这么多年畴昔了,田亩的数量和产权窜改很大,若还抱着当年的鱼鳞册不放,成果只能是持续压榨田产极少乃至无田的百姓,真正坐拥大片良田的富户却不消交纳粮税。长此以往,富户越来越富,百姓却不堪重负,流浪失所,天下即将大乱。”

孙元化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就开了窍。朝廷堕入现在的困顿局面,本源竟源于此处。实在说穿了也很简朴,之前不过是一叶障目罢了,或者说不肯意往这方面细究。

赋税师爷的本领除了算盘上以外,还在于能体味环境,长于对付书办。这是因为额征赋税地丁,户部只问总数,不问细节。本地谁有多少田、多少地,坐落何方,起科多少?只要县衙里户房的书办才一清二楚。他们所仰仗的就是代代相传的一本秘册,称为“鱼鳞册”。没有这本册子,天大的本领,也征不起赋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