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东洋南洋[第1页/共2页]

除了生丝,李植还带上了二万匹纺织工厂出产的李家精布。

明轮垂垂转动,一片片桨片拍打在海面上,拍出阵阵浪涌。船只在明轮的驱动下,一点点向深海开去。

船上的总管跑下尾楼,把李植的号令通报给了办理蒸汽机的工匠。工匠们听到号令,便把煤翻开,在蒸汽机上面烧了起来。火越来越旺,那蒸汽机收回庞大的响声,一点点开动起来。

船船面上顿时响起一片喝彩声。

李植一挥手,说道:“多买几艘报废的渔船来,炮手练习开炮!练到十发中一发为止!”

统统人都畏敬地看着李植,佩服多数督的奇异发明。

但倭国有一小我数很多的军人阶层,这个阶层是要穿丝绸衣服的,初级军人穿的军人服都是绢的,军人家属的女眷穿的也是绸罗。以是日本对中国的生丝需求很高,跑东洋的商船发卖的大多是生丝,在天启年间利润率能有百分之一百五十。

不过南洋航道方向在正南边,从广东、福建解缆间隔更近,路程只要北方海商的一半,北方的贩子合作不过。以是南洋的海商多是广东、福建的贩子。

船上的老船工听了领导的话,更是一个个目瞪口呆,这不消桨不消帆,靠两台机器就能跑六十里一个时候,当真是匪夷所思。要晓得这个期间的木质帆船跑得很慢,即便是顺风,从天津解缆到倭国平户最快也需求十余天。

此时中国的对外贸易,首要有南洋和东洋两个航道。

南洋就是去菲律宾、泰国、乃至印尼,这条航路间隔较长,赚的是西方殖民者的银子:

从南洋回程时候商船多带些胡椒、香料、珍珠之类的特产回程。李植刚穿越时候家里做的胡椒买卖,货源地就来自南洋。偶然候商贩会带些西方殖民者在非洲贩来的象牙和黄金。但比起物产敷裕的中原,外洋的商品能够贩回中国的并未几,商船回程带的最多的还是银子。

####

舰炮在海上的射中率比较低。不过这也是渔船目标太小,如果目标是几百吨的商船射中率会高很多。

船上的水兵们齐声喝彩,喊叫声震天。

更别提船跑得快带来安然上的进步了——碰到海贼,开足马力跑了就是了,风帆船绝对追不上这艘蒸汽机轮船。

天津是个南北货流集散地,甚么东西都买获得。李植买生丝是让郑开达去买的,那卖丝绸的贩子开端还不肯意这个代价卖给郑开达,说郑开达是新面孔,要一百七十五两一担。成果郑开达把李植太子太保的名头一报,那贩子吓得当即降了价。

“开仗!”

按这艘蒸汽机船的速率,岂不是6、七天就能达到倭国,半个月就能来回一次?这船不需求帆船就能跑,那岂不是一年能够来回倭国几十次?

别的一条航道,就是东洋倭国的航道。

李植第一次出海,也不晓得甚么东西在日本脱销,以是就甚么都采购了一些。

船只下海了,李植就开端采买各色物质,筹办贩到倭国去。

七十多名炮手跑进了第二层船面,开端操炮。新星号船头船尾各有大炮一门,两舷各有大炮九门,合计二十门大炮。一门重炮配八个炮手,操纵一舷的九门大炮需求七十二名炮手。

所谓倭国就是后代的日本,此时大多数时候被称为倭国,但倭国人自称日本,因而垂垂也有人以日本称呼。倭国在中国东面,盛产白银、黄金和铜,以是物价很高。倭国的高物价导致大明的便宜商品在日本非常脱销,不管是甚么商品,只要贩到日本去都无益润。

和荷兰人做买卖的也有,常常有商贩把货色贩到巴达维亚去,那边是荷兰人在印尼的殖民地。荷兰人号称海上马车夫,华人海商贩来的中国豪侈品被他们装船发卖到全天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